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嘉宾:朱松纯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教授
主题:从人工智能角度解读《赤壁赋》兼谈人生意义
01
做学问的本质,就是登无人之境。在这一点上,苏轼和爱因斯坦是相通的,或者说文学和科学是相通的。
02
科学的前沿就像是清风明月的夜晚,科学家能享受“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03
追寻无人之境,首先要找到一个新的空间。这个空间可以是一个抽象的数学空间,也可以是一个图像空间、几何形状的空间、感知的空间。做学问就是去探索与领略这种空间的结构和奥妙,最后将其描绘出来。
04
与强调客观性的自然科学不同,人工智能追求主观和客观的融合,因为只有在建成主观认知的基础上才能丰富对客观世界的感受。
05
人工智能面临的最复杂的问题是如何做到“知行合一”,达到社会规范和内心价值功利两个系统的统一。“理”对应U系统,即社会规范的数学表达;“心”对应V系统,即价值观、内心的驱动力。真正的社会进步发生在“心”(V系统)不断突破“理”(U系统)束缚的过程中。
06
苏轼的一生波澜起伏,他的思想境界也在高维空间的“大平衡” 和降维空间的“小平衡”中反复变换。实际上,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如此,需要在社会规范和个人价值追求的冲突与统一中反复调节,找到内心的平衡点。
07
小科学是在某一具体领域深入钻研的学科;大科学是综合的科学,需要投入团队、系统的力量、建立全新的科研机制,将简单的理论通过复杂的工程变成现实(例如人工智能)。
08
目前科学面对的很多问题都是复杂的大问题,例如人工智能。按照西方的科研体制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很多小问题再逐一解决的方法已无法适应现在的科研课题,而是需要探索新的科学模式。我认为中国的大一统思想更适用于当下的科研环境,通过跨学科的团队合作去解决更宏大的科研课题。
09
系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社会也在不断演化,人工智能所研究的智能体要融入社会,就要符合社会的价值观,要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更新迭代、自动适应社会的变化。
10
做科研要享清风明月,登无人之境;做人要平天理心欲,活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