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和相关政策的提出,为高校共青团育人工作机制创新提出了新的指向与要求。高校共青团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生力军作用,共青团工作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实施主体。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开展共青团工作,需要从思想、实践、学生三维发力,以思想为纲、以实践为领、以学生为本,夯实组织力、强化引领力、提升服务力,逐步构建高校共青团育人工作的保障机制、长效机制与协同机制,创新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共青团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路径
一、三全育人的科学内涵
1950 年,中国教育工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主张,这是“三育人”理念的萌芽,开启了学者们关于育人模式的积极探索。此后,特别是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于育人模式的研究进入了新时期,为“三全育人”理念的形成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奠定了基础。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围绕新时代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和规划[2]。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和相关政策的提出,为高校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和改进大学生教育培养的整体性育人机制与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指向与要求。
三全育人,关键点是“全”。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运用“三全育人”的模式,要注意把握“全”的内涵。“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个方面,分别对应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时间和空间三个维度,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其中,“全员育人”要求全体教职员工成为育人者,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履行育人之责,产生育人之效;“全过程育人”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实现育人无时不有;“全方位育人”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覆盖课上课下、网上网下、校内校外各个方面,实现育人无处不在。
三全育人,着力点在“育”。大学的本质是求真育人。“求真”指的是研究学术、追求真理,而“育人”则是全面发展、培育人才。做好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在实际发展中要注重构建育人新模式,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新生态。既要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作用,用好主渠道、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融合价值理念教育,切实同步课程内容教授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又要注重第二课堂的开辟,合理安排素质拓展、综合能力提升等教学或实践活动,延伸、补充和拓展教育教学内容。
三全育人,落脚点为“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在育人过程中,教职员工要当好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价值观念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在每个阶段会呈现不同的规律和特点,因此,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实施分段式、差异化教育,进一步了解学生、贴近学生、影响学生,有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二、共青团工作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一)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
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对完善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切实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指引。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中,要以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马克思主义学者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重点,构建以全体教职员工为实施“三全育人”重要主体的工作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都担负着自己独特的育人使命,但实际工作的开展往往受限于岗位责任本身,而未能深入挖掘工作中的育人元素。只有把握好各项工作与育人环节的结合点,对教职员工在育人过程中承担的角色进行科学分工,同时不断强化主体的育人意识,使全体教职员工主动将自身工作与立德树人目标有机结合,才能更为全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落实。
(二)共青团工作与高校思政工作的联系
共青团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生力军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和关心共青团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共青团作为党组织领导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党团关系”的内在联系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等一系列工作具有高度耦合性、同质性。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在《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要结合工作实际,依照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工作格局,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各项工作与建设,把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确保充分发挥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
共青团工作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实施主体。“三全育人”的重点之一是充分发挥好辅导员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辅导员作为独立承担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唯一主体,在全员育人中居于落地者、协同者和跟踪者的重要地位[3]。专职辅导员则是专职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校共青团工作者同时也是构成专职辅导员队伍的主要力量,在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中承担着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的重要角色。
三、高校共青团工作“三维三力”创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在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下,为充分发挥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共青团应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机制。《共青团中央2021年工作要点》指出,共青团工作要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提升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着力深化改革,着力从严治团,团结动员广大团员青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青春力量[4]。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新时期背景下,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开展共青团工作,需要从思想、实践、学生三维发力,以思想为纲、以实践为领、以学生为本,夯实组织力、强化引领力、提升服务力,逐步构建高校共青团育人工作的保障机制、长效机制与协同机制,创新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发展路径。
(一)保障机制:以思想为纲,夯实组织力,实现全员育人
1.发挥团员优势,夯实思想基础
高校中的共青团组织是仅次于党委的核心组织,具有独特的组织优势。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具备较为完整的团组织,并在二级学院、系和班级等基层组织中也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基层团组织。超过95%的高校学生是共青团团员,接受团组织的管理与服务[5]。因此,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应充分发挥团员优势,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抓好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夯实思想基础。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为例,学院共青团把握重要节点,以主题团日活动等为载体,积极引领基层团支部、广大团员青年与党的价值追求同心同向。
2.辐射榜样力量,强化思想宣传
共青团组织中的榜样力量也是发挥全员育人成效的重要载体。共青团组织中的学生干部由学生中热爱青年工作、积极向上的同学担任,在实际接触青年学生工作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干部坚定政治立场、强化服务意识、倡导奉献精神等优良品质,使其在深入学生群体时能更好地发挥引领学生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的作用。此外,在学术创新、文体发展、志愿服务等不同领域表现突出的团员代表,在加强学生思想价值引领、鼓励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也折射出不可替代的榜样力量。例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踊跃参加战疫志愿服务的青年学生,正是以他们的无畏与奉献,切身号召广大青年“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二)长效机制:以实践为领,强化引领力,深化全过程育人
1.一条主线、多个抓手,拓展实践外延
以思想政治教育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主线,通过教育实践、文体实践、学术实践、社会实践、志愿实践等多个抓手,拓展校内外实践资源,满足新时代背景下青年学生多样化的成长需求。其中,教育实践是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实践活动,推动青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深化思想认识;文体实践是指通过文化、体育活动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培育学生向上向阳向前的身心状态;学术实践是以创新创业为主导,积极推动学术研究与国家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战略相结合、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着重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社会实践是紧密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战略、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青年学生对社会认知的现实诉求,通过实践调研、实习见习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志愿实践则是通过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发挥价值引领与育人功能,厚植新时代青年的人民情怀。
2.一个组织、多类形式,活化实践方法
以高校共青团为主要青年学生组织并发挥其组织优势,注重“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活动组织形式,锻造核心育人优势。一方面要坚持“引进来”,加大引入外来资源的力度,创新特有实践活动形式,突出主题特色,提高活动实效。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为例,在青马工程、高级团校课程等培训活动开展过程中邀请各地专家嘉宾进行专题讲解,在求职分享会系列活动中,则邀请校外资深职场人士进行互动分享等。一方面要注重“走出去”,借助课程学习、竞技竞赛、走访调研、实习见习、志愿服务等多类活动形式的有机组合,活化实践方法,增强育人成效。例如,在学生骨干培训班开展过程中融合素质拓展、参访调研等活动形式,在寒暑期社会实践调研过程中将理论教学和学生实践相统一、个人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在助学志愿活动中提倡将学生的学科专长与助学讲课内容相结合,增强青年学生的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培育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在实践中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三)协同机制:以学生为本,提升服务力,完善全方位育人
1.借力使力,整合资源优势
整合高校整体组织资源优势。在高校党委领导下,以高校共青团为核心和枢纽,发挥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团结广大青年学生,从学术科创、实践促进、公益志愿、文化艺术、体育健身等多个领域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借助高校职能部门资源优势,联合通识教育中心、就业指导办公室、校友会等职能部门,综合利用现有文体教育、就业指导、校友联络等各类资源开展学生活动,形成育人合力,全方位提高育人成效。例如,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团委联合通识教育中心,在每年新学期伊始开展别开生面、生动有趣的新生开学营活动,包括破冰团建、定向越野比赛、嘉年华晚会,帮助新生们快速融入校园生活、切身体会到具有深研院特色的北大精神与文化。
2.畅通言渠,广听八方意见
内联学生,搭建桥联纽带,推动学生与学校之间合理、有序、可行的常态化沟通机制的建立。开拓学生权益多渠道表达机制,以持续关注学生意见与建议、定期收集学生提案、开展院长午餐会等多种形式,畅通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保持追踪学生重点权益问题,通过问题座谈会、实地走访调研等形式联合各部门沟通解决方案,切实维护学生权益。外联专家学者,吸纳倡议建议,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人员结构优化、知识层次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选配要坚持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要求,积极选聘各级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军队、企事业单位党员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担任校外辅导员,在主体协同、经验探索、资源整合等方面发挥高水平人才的专业作用。
四、高校共青团工作发展“三维三力”创新路径的难点与策略
(一)高校共青团工作构建“三维三力”的难点
1.时间少、任务重、创新难度大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往往以学年为时间单位,需要完成基本团务工作、推优入党工作、主题团日活动组织、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新媒体平台运营、指导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工作等多项基本职责。学生的主责是学习,尤其对研究生同学而言,科研论文压力较重,因此参加学生工作与学生活动的时间较为不足。同时,新时代的发展为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为学生工作的形式创新增加了难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稳定有效开展,关乎高校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但在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共青团工作者易陷入任务型、习惯型、复制型的工作模式,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性。
2.人员广、要求高、吸引难度大
高校共青团工作在具有动员广大团员青年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人员广、要求高、吸引难度大的难题。当代青年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呈现许多新特征,对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考验。学生思想活跃的特点与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相互交织,现实世界与虚拟空间相互重叠,学生思想特点更新迭代较快,结合学生特性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更高;教育开放和交流合作深入发展,学校和社会相互作用,国内与国外相互影响,在多样性社会思潮中强化主流思想引领、在个性发展需求中强化共同理想信念的教育难度升级。单纯通过传统的组织活动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的育人成效,不够贴近学生群体的活动动员也将丧失对于青年学生群体的吸引力。
(二)高校共青团工作构建“三维三力”的策略
1.因人而立,强化立德树人的观念
高校共青团工作者要强化立德树人的理念,以钉钉子精神当好学生的引领者、指导者。牢牢把握立德树人中心环节,通过各方面点点滴滴的努力积极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综合改革,时时处处给学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引导;适应时代发展变化要求,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手段,把握学生的新变化、新需求,与时俱进、有的放矢;积极在工作岗位上将实践经验升华为育人理念,推进育人工作机制创新,努力成长为了解每一个时期学生的思想特点、善于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型人才。
2.因事而化,改进切合权益的服务
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倾听学生权益诉求,把握学生思想脉搏,有助于高校共青团服务育人工作切实改进与提升。服务机制的建立、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服务内容的拓展离不开切合学生利益这一出发点与落脚点。高校共青团工作者要主动沟通、主动作为、主动服务,强化高校共青团工作服务职能,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学生、关注学生、服务学生,提供靶向服务,增强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与感召力。
3.因时而进,设计贴合需求的内容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青年学生所呈现的自身需求有所不同。从新近入学阶段到临近毕业阶段,大致经历了从关注校园环境适应、专业课程学习、学生活动参与,到关注心理健康调适、阶段目标确立、就业升学指导等阶段性发展变化。针对不同阶段青年学生的不同需求,高校共青团在开展青年工作时应以“三全育人”为导向,精准把握学生成长需求,深入发掘各项育人元素,着重考虑设计贴合青年学生发展需求的内容,在聚焦思想政治教育主责主业的同时,切实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全方位强化思想引领。
4.因势而新,创造喜闻乐见的形式
新时代背景下,立足新发展阶段,高校共青团工作应创造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对青年学生群体的吸引力,从而为更好地发挥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奠定群众基础。整合学生组织、职能部门资源优势将为活动形式创新极大赋能;选择重大专题和主题活动契机、社会热点话题、学生关注焦点等将为增强活动吸引力提供新思路;及时收取、反馈、吸纳学生意见与建议将为活动形式改进注入新动能。要针对高校和高等教育的特点,把握青年学生的特性,以改革的勇气、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作者简介:袁晓铃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团委专职团干部 研究实习员
孙乙尧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团委学生副书记、环境与能源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17-02-28.
[3]朱平.高校“三全育人”体系协同与长效机制的建构——以全员育人为中心的考察[J].思想理论教育,2019(02): 96-101.
[4]共青团中央印发《共青团中央2021年工作要点》[EB/OL].2021-02-18.
[5]陈昕.“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共青团组织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7,30(02):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