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准确理解北大精神需把握好四组关系

作者:于晓凤 发布日期:2021-01-24

摘要:2014年颁布的《北京大学章程》中,对北大精神作了正式表述。北大精神不仅是在北大120多年的历史当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必将随北大今后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新的充实和提升。北大精神不仅是静态的、历史的,也是动态的、发展的。要准确理解北大精神,需要把握好制度与自由、理想与现实、守正与创新、总结与阐释这四个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北大精神;历史;现实;关系

 

拥有120多年发展历史的北京大学,以其深厚的学术积淀和独特的文化传统闻名于世,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作为一所文理医工兼长的综合性大学,北大多年来之所以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一方面源于国家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和本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另一方面还在于其独特的精神传统,成为滋养其持续发展的长久动力。

一、在历史中积淀形成的北大精神

(一)在救国图强中诞生:确立爱国进步之先天基因

1898年12月31日,京师大学堂招收第一批学生,标志着北京大学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正式登上高等教育的舞台,也标志着国人为救亡图存找到了一条新的希望之路。“世界上几乎没有哪所大学与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连接得如此紧密”,这是人们在谈到北京大学时的基本共识。正是这个特质,揭示了北大所具有的独特性: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挽救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历史使命。从救亡图存、破旧立新到富国强民,这个使命伴随着她120多年的发展历程,使北京大学在百廿年的时空锻造中形成和发展出独特的精神气质和精神魅力。

(二)在推动社会变革中发展:确立民主科学之独特禀赋

虽然伴随旧中国的社会动荡屡遭各种挫折和劫难,但北大的办学之路一直在曲折中毅然前行,北大精神也在这一过程中得以进一步发展。1916年,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在北大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使其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北大由此展现出思想交融、学术汇通的勃勃生机,为北京大学最终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沃土、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阵地奠定了重要基础。自此以后,在新文化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推动建党这些改变中国近代面貌的社会变革运动中,北大都发挥了极大作用,同时也伴随着血与火考验的社会发展史,谱写了一曲曲“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壮歌。

(三)在新中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前行:确立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之优良学风

新中国成立后的70多年来,北京大学在党的领导下投身于国家的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涌现出一批批优秀成果和学科专业人才,成为推动国家教育、科技和文化等事业的中坚力量,在为国家强盛和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不断强化和凸显北大独特的精神特质和精神魅力。

20世纪50年代,北京大学的师资水平在全国首屈一指。1955年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科学院首批233位学部委员中,北大教师就有28人,居全国高校之首。在受到“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表彰的23位科学家中,有12位出自北京大学。与此同时,北大还取得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制作铷原子钟、测定猪胰岛素晶体结构等一系列成果。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进,北京大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奋进洪流中,在国家实施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等教育强国战略的征程中,北大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正是在80年代,北大开始提出“勤奋、严谨、求实、创新”这一关于北大学风的概括,并在1986年经学校常委会审议通过。

二、一体两翼:对北大精神内涵的理解

2014年9月3日,教育部正式核准颁布《北京大学章程》。章程序言中对北大精神做了全面概括,即“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

北大的光荣传统、学术精神和优良学风共同构成了北大精神。从时间上看,作为北大学术精神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无疑产生最早。1919年1月,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月刊》的“发刊词”中指出:“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1]。这条学术原则,是对他自1916年就任北大校长以来所秉持的治校理念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唯有依照这样的原则,才能打破当时社会封建思想的禁锢,树立学术发展的宽松环境。

1988年庆祝90周年校庆时,北京大学对自身历史传统作出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概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既是北大历史的浓缩,也是对五四精神的最好阐释。上个世纪80年代确立的“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是北京大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以科研和育人报国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在新时期北大人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实现“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理想的诠释和说明。

从诞生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推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及历经“刚毅坚卓”的西南联大时期和建国后的奋斗历程,北大建立120多年来的历史培育和滋养出了独特的北大精神。尤其是通过五四运动这一伟大社会实践,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深深刻入北京大学的基因和血脉当中,指引了北大后来近百年的前进方向。它深刻回答了北大发展的目标、承担的使命以及实现目标和使命的路径。“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都是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目标服务的:唯有坚持如此学风才能学有所长,唯有坚持如此学术精神才能取得科学上的突破;只有学有所长、专业上不断精进才能真正促进“民主、科学”的发展,最终达致实现“爱国、进步”的目标。

因此,北大精神是一个由“一体两翼”结构组成的立体框架:“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北大精神的核心和最高价值追求,为“一体”;“两翼”则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和“勤奋、 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这个立体框架既概括了历史,立足于现实,同时也面向未来,包含了极其丰富的思想内容。

三、准确理解和阐释北大精神需要把握好四组关系

北大精神内涵已正式确定,但要准确理解、阐释和宣传好北大精神,还需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四组关系:

(一)制度与自由的关系

在对北大精神的阐释中,“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一学术精神流传最广,也引起歧义最多。许多人据此认为“自由”就是北大精神的核心要义,有的人甚至认为,自由就是为所欲为,就是不受任何限制。

然而,即便是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蔡元培也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揭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以制度为前提的。他在力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同时,还建立了《研究所通则》《学科教授会组织法》《理科研究所事务员规则》《文科研究所通信研究规则》等一整套规则制度,以制度来规范学校的各项运转。此外,他还倡导成立进德会,引入道德自律机制,加大对大学的治理,一改北大改革前的散漫之风。

(二)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北大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理性精神,同时也包含着理想主义情怀。然而,理想不是现实,理想的意义在于指引人们去建设和完善现实,使后者变得更加美好。尤其在建设和改革的年代,我们更需要脚踏实地,做一点一滴的努力,才能将北大精神所指引的理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与其他高校一样,北京大学同样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方能进入世界高等教育最高水平的行列。北京大学的发展,需要北大师生付诸于踏踏实实的现实努力,需要广大校友提出具体的可行性建议,才能汇聚起推动北大不断前进的不竭力量。

(三)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建校以来,无数的先贤大家为各学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他们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创新的治学精神为后学树立了典范,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使北大整体实力多年来雄踞国内高校榜首。

今天传承和弘扬北大精神,就是要不断学习和继承北大先贤们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守住他们开创的传统和打下的基业,与此同时,还要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方面勇于迎接新时代提出的新挑战,承担新时代提出的新课题,直面并回答时代之问。唯有如此,才真正能够将先辈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保持住北京大学的良好发展态势,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四)总结与阐释的关系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是对北大精神的高度概括和总结。然而,宣传和弘扬北大精神,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三句话上,就只能是干巴巴地喊口号。要使北大精神切实发挥它的激励和引领作用,必须结合具体情境做出恰如其分的演绎和阐释,把北大精神的内涵与具体工作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揭示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

校党委书记邱水平教授在北京大学2018珠峰攀登报告会上,对北大山鹰社数年来坚持勇攀高峰的行为表示高度肯定,并从“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奋发向上、挑战极限,脚踏实地、励志力行,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四个方面对山鹰精神做出总结,强调山鹰精神“是北大精神的一部分”,就是对新时代北大精神演绎和阐发的最佳例证。

作为北京大学的组成部分,不同部门都应立足于自身工作角度演绎出具体的北大精神,为师生员工提供具体指引和激励。唯有如此,北大精神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继承和弘扬,才能真正成为不断鞭策和鼓舞北大师生奋勇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简介:于晓凤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副教授

 

 

参考文献:

[1]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J].北京大学月刊,19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