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北京大学选调生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作者:张 雯 马成科 发布日期:2020-07-07

摘要:随着选调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新时代开展鼓励和引导青年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不断提升的内在需求,以信息化为抓手推动北大选调生工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推进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文章通过对高校选调生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路径探讨,并结合“北大选调生”系统建设的探索,进一步提出对选调生工作信息化应用于实践的两点思考。

关键词:选调生工作;信息化

 

北京大学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鼓励和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深入动员有志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2010年,北大启动定向选调生工作,以选调生为抓手,加大就业引导力度,营造基层就业氛围,持续不断向基层和西部地区输送优秀毕业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深刻变革,高校开展选调生工作也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2018年,北京大学启动北大选调生网站建设,这是国内首个选调生专题网站,致力于从供给侧进行工作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回答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关键问题。本文从北大选调生网站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实现路径进行探讨,详细介绍建设的具体尝试,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两点思考。

 

一、选调生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要求

互联网时代,网络已成为思想、信息和社会舆论传播集散的重要领域。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超过9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按年龄段统计,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1.5%。在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群体人数最多,占比高达26.9%。由此推断,高校大学生网民应当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选调生宣传工作不能仅仅“跃然纸上”,还要“跃然影上”,通过“浸入式”宣传,走进青年内心。正确运用网络这个传播载体,将互联网作为开展选调生工作的新阵地,可以更好发现和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去。

(二)适应高校选调生工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

高校选调生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要把最合适的人选推荐到最适宜的岗位,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学生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接受信息的方式也适应了变化的外部环境。高校选调生工作的开展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紧跟时代潮流,才能更好地为国家输送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适应高校学生及选调生校友的新需求

从在校学生的角度来看,随着服务基层、奉献西部的校园文化的培育,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渐将选调到地方作为自己的人生志业。而在做职业选择的时候,“信息”对于在学校的学生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招录信息、经验分享、还是真实的工作感受,都是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逐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进而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事业方向。基于此搭建一个网络平台,来满足在校生希望了解选调生招录信息、与选调生师兄师姐交流、充分认识基层的需求,是十分必要的。

从已经工作的选调生的角度来看,母校永远是他们的精神家园。母校的支持和鼓励,给予选调生心灵上的强大力量以及发展上的方向指引。同时选调生们也希望将自己的经验教训与选调生校友们以及在校生们进行分享交流,互相支持、互相坚守。基于此,一个能将选调生与学校、在校生联系在一起的平台,将成为学校推动“扶上马,送一程,关怀一生”的重要帮手,让基层一线的选调生们更有安全感。

 

二、高校选调生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路径探讨

 

选调生工作信息化的探索基础层面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高校选调生工作的开展条件和水平。但信息技术在选调生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使用,不能仅仅单一地发挥其工具理性的作用,无论是在工作理念还是工作实践层面,都不应该仅仅定位为一般事务性、辅助性的管理工作,还有其价值理性的作用。信息化探索更深层次目的是为了通过选调生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将思想引领融入其中,在就业引导中传达主流价值观,实现就业育人,从而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要实现以上内涵式发展,北大选调生工作信息化建设从以下三个路径进行探索。

(一)数据信息化

数据信息化是选调生工作信息化的基础。一是选调生政策、招录公告等数据的信息化。信息爆炸环境下获取的分散化、碎片化的信息,通过有序整合提高学生在多元化时代下对纷繁复杂信息的接收效率,让学生更高效地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二是选调生校友数据的信息化。选调生是重要的思政资源,关怀和关注选调生校友的发展首先是要详细并动态地了解选调生的情况。随着选调生规模的扩大,将选调生数据信息化是重要的工作基础。三是学生行为数据的信息化。学生的就业选择行为存在着内在规律,将学生行为数据信息化,有利于为学生精准化和个性化就业指导。

(二)定位精准化

通过选调生工作信息化实现定位的精准化,以达到基层就业精准匹配的核心要求。开展选调生工作,引导和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首先要知道工作对象是谁、工作对象在哪里,进而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信息数据及行为数据形成学生画像,贯彻“精准”理念,创新培养模式,聚焦素质提升,将基层就业培养关口前移。

(三)平台社群化

互联网信息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将万物互联。选调生工作的信息化,下一步希望探索的是将学校、在校生、选调生三者之间两两互联,包括选调生与在校生,选调生与学校,学校与在校生形成社群闭环,通过信息化平台建立制度保障社群的良性运行,其中社群的数据及资源的安全性是社群形成的前提。通过师生的情感互动和交流、朋辈之间的榜样引领,潜移默化地启迪和影响学生价值观构建。后期在闭环中也可考虑再进一步加入学院及地方组织部的角色,打通工作壁垒,实现互通互联,完善“三全”育人格局。

 

  三、“北大选调生”系统建设的具体尝试

 

北大选调生工作信息化以“北大选调生”系统为依托进行探索。“北大选调生”网站作为高校首个选调生网站自启动建设开始,不断进行需求完善以服务日常工作。网站分为新闻资讯、招录信息、招录进展、直播讲座、榜样风采等五个模块,实现功能如下:

(一)建立招录全程跟踪服务

目前,北京大学已经与30个省(区、市)建立了定向选调合作,此外部分地市也针对北大开展人才引进工作。选调生招录工作一般包括报名、笔试、面试、录取等过程,北大选调生系统实现全程陪伴。招录公告统一发布于“招录信息”模块,学生点击招录公告,在网站平台进行报名登记,随后系统将提示报名的全流程。对于学生来说,完成报名后,即纳入系统也就是学校的关注范围,系统将在相应的阶段进行提示,包括“审核通过”“笔试、面试时间及注意事项”“公示查询”等信息,全程陪伴的同时将学校的关注与关怀融入其中。对于高校工作开展来说,学校和学院可以掌握学生动态,留下过程数据,不断筛选意向人群,以提供差异化就业指导服务。结合基层实际设定选调条件,优先推荐那些对人民群众有感情、立志于投身基层并能适应基层环境开展工作的优秀毕业生,能够为基层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并以新思路、新方法、新视野推进工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贡献重要力量。

(二)建立选调生电子档案

北大选调生网站为每一位北大选调生建立电子档案,电子档案记录包括选调生的基本信息、教育经历、个人履历、职级变动、新闻报道、选调心声等栏目。一方面帮助学校摸清北大选调生底数,实现选调生数据的动态实时更新,长期跟踪关注基层就业校友成长轨迹;另一方面档案栏目的设置促进选调生的自我总结以及及时留档,提供选调生与学校沟通的常态化渠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众多北大选调生坚守在防疫一线,在物资紧张的二月份,学校可以迅速为湖北、广东、河南、浙江、湖南等形势严峻的五省217名选调生寄送防护物资,就是得益于北大选调生网站搭建的详细的北大选调生数据库。

(三)搭建直播讲座平台

北大选调生网站直播讲座功能是新冠肺炎疫情催生的产物。2019年北大首次推出“我在祖国基层”报告会,超过100名选调生受邀返校,他们的青春奋斗故事在校园中产生积极带动作用。疫情发生后,迅速调整工作思路,将讲座从线下“搬到”线上,依托网络技术平台实现了毕业生与在校师生的“隔空对话”,举办了2020“我在祖国基层”北大“90后”青春故事会,目前已经举办了三季共30场线上直播讲座,这也是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基础上的创新举措。直播平台的推出,一方面在疫情特殊时期就如何开展重点领域就业引导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挥了积极的探索作用;另一方面实现了内容的进一步的延伸,也成为就业指导课程、政策讲解的重要渠道,目前已举办过“基层就业指导云课堂”、政策答疑会等活动,提供了多样的课程资源,便捷了学生就业的开展,受到了校内师生的广泛关注和欢迎。随着直播讲座功能的完善,预计开展线上讲座未来将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活动开展模式,打破时空壁垒。

(四)搭建榜样风采栏目

近年来,学校及时发现、深入挖掘了一大批基层就业典型的事迹,并在青年学子中广泛宣传他们的青春故事,钟梓欧、宗立冬、徐钊等青年选调生在校内拥有大量粉丝。为了更好地发挥青年榜样的引领作用,北大选调生网站搭建榜样风采栏目,展现选调生的日常点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榜样风采栏目迅速更新发布在抗疫一线的北大选调生故事,选调生们不惧风雨、冲锋在前的责任与担当激励着北大学子沿着他们的步伐,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五)形成“电脑端+手机移动端”格局,提供“精准推送”服务

为了充分适应目前“90后”“00后”的信息获取习惯,技术层面对“北大选调”微信公众号进行二次技术开发,“北大选调生”系统形成“电脑端+手机移动端”格局,在手机端微信公众号平台通过“微首页”查看网站各个栏目内容,实现信息阅读、直播观看、电子档案填写等功能。用户通过北大统一认证登录,进行身份认证后,可以在手机端绑定账号,接收信息“精准推送”服务,对在校生实现招录信息精准投递、招录进展阶段更新,对毕业生实现特定消息精准传递。

 

四、北大选调生工作信息化建设的两点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化实际上是驱动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努力提升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目标。北大选调生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为了工作的高效开展,更是为了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大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基于此,关于选调生信息化建设提出以下两点思考:

(一)以信息化提升工作效能,优化选调生工作机制

信息化过程可以将数据变为资源,将潜能不断释放成效能。在推动北大选调生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工作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从工作的执行力到工作的执行效果,从工作开展的范围到工作的精准度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不仅方便了学校工作的开展,对于在校学生以及选调生校友来说,也都体会到了服务的便捷性以及“暖意”。同时也因为信息化的建设,畅通了各方的沟通机制,多方合力,共同促进机制制度的完善。

(二)以信息化实现组织重构,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就是在跟各类青年群体来竞争青年,而青年之所以能聚到一起,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需求,在需求导向上,青年更容易被组织起来。如果能在以需求、兴趣为导向形成的组织的每一处注入我们的价值观,反哺到我们日常育人的工作中,将更加有力量。

那如何将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活背景、不同学习背景的人重构成新的组织呢?就业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北大选调生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中可以尝试去实现组织重构。通过将平台社群化、搭建社区平台,将选调生与在校生建立联系,并通过地域、学院等元素进一步分组的过程中,就是将有着共同目的——愿意去了解基层、去基层的学生通过平台聚合到一起,重构成新的组织。通过朋辈的力量,引导更多的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祖国发展的大战略中,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选调生工作信息化建设正处于机遇期。在这个背景下,“北大选调生”系统的探索与尝试率先迈出了第一步,后续将继续根据实践探索反馈,抓住发展机遇,挖掘新需求,不断完善和优化。发挥信息化工具性作用的同时,始终坚持北大就业导向,融入人才培养理念,从而持续向国家重点领域、重点地域输送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简介:张 雯 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干部 助教

          马成科 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干部 实习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