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思想工作和成长工作。文章从“主体框架”、科学内涵出发,结合教育部24号令,探讨高校辅导员如何更好地精学深做、学习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思想。
关键词: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高校辅导员
一、从“主体框架”深入理解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青年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理论基石和现实基础,受力于马克思主义观念引领,源自于总书记个人丰富的青年经历和人生阅历,植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光荣实践,既涵盖了对青年的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又包括了对青年的根本要求和重要期望,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精神品格,这些基石、基础、要求、内容、特征、品格构成了总书记青年观“四梁八柱”的主体框架。
经典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习近平总书记青年观的理论基石。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之江新语》等著作,马克思主义贯穿全书,同时也记录着习近平总书记从梁家河插队的青年经历,到地方工作的重要经验,到中央工作以来重要治国理政的经韬纬略。“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作为青年思想和成长的“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的功能,助力青年解决“眼力不够、眼界不宽”的问题,使之成为青年的“看家本领、成长阶梯”。
对当代青年的关怀及自身经历是习近平青年观的现实基础。以北京大学为例,2007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六次莅临北京大学考察工作,看望青年,两次给北大师生亲笔回信,勉励激励青年,并亲自主持座谈会,同青年学生谈心,给与他们真切的关心并寄予厚望,以自己的人生阅历和智慧,给予青年珍贵的启发和教诲。[1]习近平总书记历经7年知青、4年大学、3年秘书、多样基层经历、工作期间继续攻读深造等,本身对当代青年就是极大鼓舞。
“使命担当论”和“可为作为说”是习近平总书记青年观对青年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近代以来,我国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梦想,始终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联。在革命战争年代,广大青年满怀革命理想,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冲锋陷阵、抛洒热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在新中国的广阔天地忘我劳动、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广大青年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为祖国繁荣富强开拓奋进、锐意创新。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2]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习近平总书记青年观对青年的根本要求和重要期望。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这种伟大精神是一代代中华儿女创造和积淀出来的,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3]青年应该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只有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有作为、有成效,中国大学才能在世界上有地位、有话语权。
“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青年观的时代特征和精神品格。马克思曾指出:“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动力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就是创新的重要“支点”。[4]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勉励青年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并指出,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一是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要树立问题意识,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二、从“八个定位”深入理解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思想科学内涵[5]
(一)理想信念是青年学生思想行动的“总开关”
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6]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大学,在谈及青年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指出:“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错。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一开始就要扣好”。“纽扣论”在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方面,入情入理,心声心语,可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钙”,左右灵魂、激发斗志、指导实践,精神“缺钙”,就会的“软骨病”,从而可能导致政治变质、经济贪婪、道德堕落、生活腐化。历史和现实证明,青年学生追求理想的高度决定着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高度,青年学生坚定信念的程度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进度。
(二)价值养成是引领青年学生人生航向的“定盘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青年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尤为关键、尤为迫切、尤为根本。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形成、树立,使青年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定盘的目的是定方向,定方向的目的是定未来,通过定盘、定航,避免误入歧途,避免脱离正轨。
(三)勤学苦练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助推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分才”“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些名言警句不无告诉青年,勤学苦练的重要性、不可替代性。勤学苦练必须要“笃实”、要“力行”。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苦练”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四)意志品质是青年砥砺奋斗的“原动力”
青年人要有所作为,能所作为,必须有坚强的、坚毅的意志品质。要强调“自觉性”,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分析,坚持真理,排除干扰,形成青年的“奋斗自信”;要突出“果断性”,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机缘和际遇,每个青年都要在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谋划自我人生,果断把握时机和际遇,果断突破自我和实现自我,果断进行自我革新和更新。要实现“自制力”,“放纵自我、肆无忌惮”都是不成熟、不全面、不成才的表现,要有价值定力,判断定力,更要有思想行动上的自制力。追求成功、不怕失败,屡败屡战,屡战屡胜。2018年5月15日10时23分,北京大学珠峰登山队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伴随着“北大精神,永在巅峰,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国旗、校旗、社旗见证了师生登山队员们的“人比山高、脚比路长”的卓越意志品质、砥砺奋斗风采。
(五)科学思维是青年学生认识世界的“总钥匙”
科学思维方法是正确认识和把握规律的有效工具,是我们不断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和法宝。习近平指出,青年时期是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要把学习同思考、观察同思考、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保持对新事物的敏锐,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善于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善于把握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要充分发挥青年的创造精神,勇于开拓实践,勇于探索真理。养成了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习惯,终身受用。[7]
(六)创新创造是推动青年成就事业的“新引擎”
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8]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例如,在“双创”的背景下,共享单车创始人、北大毕业生戴威,把“骑行”的小爱好,变成满足社会公众出行的“大事业”,在北大攻读研究生期间创立OFO。正如他接受采访所说:“别人在深夜奋斗的背影你未必看到,别让借口成为自己追求梦想,追求创新创造的障碍。”
(七)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练就过硬本领的“大熔炉”
通过社会实践,读“无字书”、走“社会路”,体味“攻坚克难”“本领磨砺”,是受教育、长才干、做奉献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明确:“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是口号、空话,而是号角、号令。社会实践是青年练就本领的途径,是增长才看的平台,以检验水平的依托,是走向社会、走向职业、走向成熟的“预演预练”,通过融“熔炉”效应,去除糟粕,保存精华,去除戾气,保留真气。通过身体力行的“生动实践”,把真本领、硬本领、实本领在青年的心中脑中身中“落地生根”。
(八)责任担当是检验青年学生家国情怀的“试金石”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担当者的时代、奉献着的时代,我们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跨越和转变。看好的事情,就要拿出勇气和担当,既要敢于较真碰硬,更要直面困难。好青年志在四方,要鼓励高校学生把视线投向国家发展的航程,把汗水洒在艰苦创业的舞台,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做成一番事业、做好一番事业。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9]。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毕业生樊锦诗先生就把爱护、守护、保护敦煌作为毕生的责任担当,通过敦煌莫高窟,用逆天的勇气和担当,“看活”了一千多年的生命。
三、结合“教育部24号令”高校辅导员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思想
(一)贯彻落实总书记“四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要求,努力将“文件中的辅导员”和“现实中的辅导员”实现“角色融合”“能力对接”“责任统一”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早在2006年7月就已经颁布实施,距今已经实施了近12年。文件规定了辅导员是高等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也是日常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努力发挥两个角色“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数量配备要按照1:200比例设置。现实中的辅导员,是学校学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发挥着重要的“最后政策落地面”,是最具体最根本的政策执行者、任务分解者、效果承载者。在现实的工作中的辅导员事务繁琐、内容广泛、头绪繁多,对工作的协调能力、工作态度的亲和力、工作过程的责任心都有比较高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提出:“好的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具体工作中,突出思想育人导向,助力青年筑梦、追梦、圆梦;突出道德育人导向,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努力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突出知识育人导向,争做知识型、智慧型辅导员,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潭水;突出大爱育人导向,以培养爱的理念、激发爱的情怀、传播爱的文化,用真情、真心、真诚来拉近、拉平距离。在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心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的前提基础上,争做青年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二)“从精学深做”出发,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思想
深化思想观念的理解力、提高行动的有效性。“教育者先受教育”。24号令明确规定辅导员不仅要进行岗前培训、日常培训、骨干培训,还要进行系列主题专业培训、科学研究。辅导员应该树立“植根抓土”的意识,将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成长成才思想先学先做,入脑入心入手,学实学深学全,从思想观念、内容结构、具体要求着手着眼,带着工作中的“问题”学,明确差距、丈量距离、把握不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切实提高行动的有效性。带着学习的“体系化、理论化”的要求学,切实弄通弄懂弄清总书记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思想的逻辑安排,把握重点要点,从社会及历史的角度把握思想来源与依托,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理论武器、思想财富、行动方略。要按照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高度,来精学、领会、贯通。
突出各项工作的执行力、赢得方向的契合度。“事虽小,不为不成”。辅导员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成长成才思想的行动上,靠“单打独斗”不行,靠“单枪匹马”不行,靠“赤手空拳”不行,要发挥组织优势、集体优势、团队优势,在落实渠道上突出“打桩强基”,带着行动中的“逻辑”做,将原则、要求、目标融入行动的“轻重缓急安排、具体举措设计”,依托组织、依靠渠道,学好思想,用好政策,带好队伍,确保行动方向的一致性、契合性,确保青年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底色的鲜亮性、永久性。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团结凝聚服务引领青年,不仅要旗帜鲜明,更要方法得当,话语得当,时机得当。把握青年学习成长认识规律,把握思想认识接受特点,把握行动行为表现特征,主动研究思想、行动中的“最大变量”,主动占领“新平台新阵地”,主动引领“新潮流新话语”,主动用好“新方法新手段”,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青年成长成才思想的“生动实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青年学生群体,在学习生活发展方方面面,在现在及未来的进程中“落地生根”。
作者简介 :户国栋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党委副书记 讲师
参考文献:
[1]郝平.以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为指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5-29(12).
[2][6][8]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2013-5-4).新华网.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5.
[4]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5-19.
[5]中共教育部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思想大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光明日报,2017-9-8.
[7]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EB/OL].(2017-5-3).新华社.
[9]习近平.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生团支部全体成员的回信[N].人民日报,20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