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争做四有老师 潜心立德树人——北京大学青年教师代表教书育人访谈录

作者:编辑部 发布日期:2016-10-23

 

记者: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甘守三尺讲台,争做四有老师”,请问您是如何理解“四有”老师的?

苏彦捷:“四有老师”的提法是很好的。我们作为负责科研教学的教师,对职业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理解,会自然而然地这样去做,但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按照我的理解,兢兢业业、认真教学、关心学生、有才有德,这样的老师就是合格的“四有”教师。在北大,我们有各种类型的教师,但只要有意愿有能力做一个好老师,就能得到学生的喜欢。

粘怡佳:按照我的理解,“四有”高度凝练了对人民教师的期待,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备的素质。就像我们期待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一样,对于教师的“四有”要求,既体现了这个职业的伦理要求,也体现了从古至今对教师职业的期待。我认为,除了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我们教师也应当有健康的体魄,应当传递给学生健康、阳光、正面、向上的心态。

李颜:“四有”包括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因此教师的素质非常重要。作为一名老师首先立身要正,这是教学工作的前提;再者,就像总书记在讲话中说的,好老师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作为老师,要知不足,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才有可能引领学生的发展。

 

记者: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教育部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北京大学历来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对于师德师风建设您有什么看法?

苏彦捷:对于老师来说,师德是排在第一位的。因为一个老师可以影响众多的学生,教师的看法、评价、行为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比如学术规范就是一种道德底线,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做表率,遵守规范,而不是仅说说而已,身教重于言传。

李颜:我认为确实应当设立基本的考评,这是必要的。发现问题可以及时纠正,确实不合格的就淘汰。老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只有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才不会耽误学生。

 

记者: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在时代变革中既能保持自我又能面对世界的标识。请问您对文化自信是如何理解的,在具体工作中是如何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的?

苏彦捷:我认为文化自信要求融于本土,推陈出新。从我所从事的元培学院的管理工作来说,元培学院的教学管理模式借鉴了中国传统的书院制,但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推陈出新。从专业角度来说,心理学作为国外引进的学科,外来的东西很多。但是学术必须要与本土的社会文化背景联系在一起,与已有的研究成果相融合。我们要做的是发展理论,解决现实问题。而且要对我们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能力有自信,我们的成果对学科发展也作出了贡献。

许晨阳:我认为要自信,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手上的事情做好,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信才是真正的自信,否则难免虚谈。我研究数学,中国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在数学和相关方面是比较薄弱的。数学方向的学生要想自信,只有发展自己的学习、研究能力。

粘怡佳:建立文化自信首先要了解文化,不仅了解中国文化,也要了解西方文化。只有知已知彼,才能具备自信基础。我会给国内学生创造更多出国交流的机会,同时组织在校的留学生参与国内学生的活动,加强交流和理解才能做到文化自信。

李颜:文化自信的反面就是崇洋媚外和盲目贬低,在国内与国外的比较过程中,要尊重客观实际情况,不要盲目认为国外的月亮都是圆的,也不要一味拒斥外来文化。我不会强行要求学生一定要喜欢京剧、要学国学、会书法或国画等,但我会要求学生们尊重本国的文化,尊重别国的文化,客观的视角和包容的态度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八一学校考察时指出,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请问在工作中,您是如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

苏彦捷:北大学生自身的素质都很好,作为老师应该去激发他们的能力。我在教学中体会到,本科生的很多想法都很有意思,老师要提供给他们一定的平台,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让学生展示出自己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专业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我在教学管理的工作中,对学生的创新思想和能力也深有感触。2015年元培学院的新生训练营和新生研讨班进行了一些改革,招募了40名高年级学生作为助教,他们有很多很好的想法,和老师们一起讨论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在专业学习、教学环节的设计中,一定要给学生们提供更多展示和锻炼自己能力的平台。教学相长、学用相长、知行合一是特别重要的。

许晨阳: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重要的是给他们自由思考的空间,引导他们看到多元的观点。通过对各种观点的思考,学生可以自我启发,这样才能发展出创新的精神。

粘怡佳:我在法学院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十年。十年期间,我总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我们能给予学生什么样的引导与教育。我告诉学生,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在就业时必须明确告诉单位自己的想法。哪怕是自己的顾虑,也要明确说明,不要遮遮掩掩。任何单位都希望找到人品可靠、有责任心的人,其次才是专业能力的考虑。我会收集工作中遇到的案例,每年给学生做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时,给学生们做分析,帮助他们学习与单位沟通的方式,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李颜:目前我接触的北大学生以90”群体为主,相对于我们这些“70”的老师们,他们更有思想更有主见,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作为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和学生是平等的,这样才能和学生平等地交流,平等地沟通。在被尊重的前提下,学生才乐意接受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教育才有可能落到实处。对学生的引导应该着力于让学生建立强烈的责任感,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

 

记者:当前,科研实力是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综合实力评估的最为重要的指标,而培养人才更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请问您如何看待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苏彦捷: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科研有助于教学,教学也一定会对科研有所助,二者不应相互割裂。大学里很难严格区分教学与科研,科研中关于学科领域前沿热点问题的追踪,教学中都要涉及;而教学中的交流、讲解都会激发科研新想法的提出。教学与科研本来是自然合一的,创造与教授是结合在一起的,教学中不能只是传授书本知识,科研的方法与内容也要渗透到教学中来。我在教学管理的工作中感觉到,对于老师而言,做好教学是必须的,但是只搞教学是不够的,尤其是在北大这种学校,科研与教学更应该结合。

许晨阳:在我看来,教学是我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我从事理论研究,适当的教学工作,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对我自己的研究都是一个正面的刺激。北大给我的教学工作量是很恰当的,所以两者之间并不矛盾的,反而互相促进。

 

记者:北大在今年的教师节庆祝大会上提出要更加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要下最大决心为教师创造最好的学习、科研条件,同时做好教师队伍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打造一支建设卓越大学需要的优秀教师队伍。请问您认为学校需要具体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完善?

苏彦捷:作为一名一直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强调对教学工作的重视。首先,教授应当上讲台,要从事一线的教学工作;其次,希望学校从各方面体现对优秀教师的尊重与认可,教学工作不容易量化评价,口碑很重要;除此之外,要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在为教师提供好的学习、科研条件同时,还要努力改善教学条件,这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许晨阳: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让更多老师参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只有这样才能让北大成为更贴近教授治校精神的大学,让广大教师与科研工作者能够更加专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让大学行政更好地贴合实际情况,发挥服务作用。

李颜:作为一名辅导员,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我很希望自身的工作受到学校的认可与重视。希望学校为这支年轻的队伍提供更多工作与生活上的关怀,提供更多发展的机会,帮助青年辅导员发展自己的职业技能,在工作中学习,从而更好地成长。

 

执笔人:


  北京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2014级本科生

李嘉钰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5级本科生

李明曈 北京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2015级本科生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15级本科

         




参访人员简介:苏彦捷,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副院长,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第十二届北             

                      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许晨阳,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拉马努金奖

        获得者 ;

  粘怡佳,北京大学法学院行政办公室主任,曾多年从事学生工作,荣获北京    

          大学 2014 年度“唐立新优秀辅导员”称号;

 颜, 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三医院学生党总支书记,多年从事辅导员工作,           

        荣获第八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