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类型和应对方式的实证研究

作者:刘海骅 李 冀 发布日期:2013-04-14

摘要: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日益受到重视。文章以从北京大学随机抽取的164名本科生为被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应对策略问卷,提供利益冲突、生活习惯、性格差异、交往交流、竞争等5种冲突情境,并且针对每个情境提供合作沟通、忍让迁就、回避、攻击等4种解决方式,要求被试对冲突发生的频率和解决方式进行判断和选择。结果发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整体状况较好,不存在性别、年级、专业等差异,在生活习惯、性格差异和交往交流中发生的冲突频率最高,在处理方式上,大部分被试选择合作沟通,其次是回避和迁就,选择攻击方式的人数最少。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关于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类型;应对方式

 

一、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综述

(一)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离开了父母,告别了中学严格的学校管理,加之心理和生理的进一步成熟,对于人际交往有了更为迫切的需求。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以学校社会关系为主的,其中室友又与之相处时间最长、接触最密切,大学生一天内在寝室的时间(除睡眠外)平均长达5.8小时[1]。并且,相对于班级概念的淡化和校园人员较大的流动性,宿舍人际关系更为稳定,这就使得宿舍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维度。研究证明,大学生宿舍人际和谐度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2],宿舍人际关系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宿舍人际关系质量对幸福感因子中的焦虑感、满足感、抑郁或快乐的心境、控制感、精力有预测作用[3],在人际关系不协调的宿舍生活的大学生,多有敏感、自我防卫以及难于合作的特点;相反,在关系融洽宿舍生活的大学生,则多有积极心态、正性情绪,注重学习,乐于与人交往[4]

(二)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研究表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整体较好[5],绝大多数大学生的人际冲突感受处于正常范围[6],多数大学生对寝室人际关系的重视度很高,渴望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愿意为建立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付出最大努力,并且对室友的总体满意度较高[7]。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大学生中仍有相当比例的人有着中等等级的人际冲突感受[8],在调查中有不少学生与现在的寝室成员发生过冲突[9],也就是说,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是真实存在的。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宿舍人际关系问题也并不少见,并且近年来,媒体报道的因为宿舍人际关系不佳而造成的悲剧事件也时有发生。

除此之外,“90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他们个性鲜明,思想独立,交往上也更倾向于朋友、同学而非父母。有研究者指出,现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呈现出交往范围扩大化、同学关系矛盾集中化、同学关系世俗化、师生关系疏远化、大学生人际关系虚拟化等新倾向[10]。而这种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新情况也加剧了宿舍人际冲突的复杂性。

(三)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类型和处理方式

目前,研究者或将导致宿舍人际关系不和谐的影响因素归结为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网络文化因素,或将其归结为性格因素、习惯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也有研究者将其归为心理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根据冲突本身的起因,有研究者将宿舍人际冲突归纳为作息时间、生活习惯、为人处事、沟通障碍、私利受损和资源争夺几个因子[11]。还有研究者将其归纳为为人处世差异、私有利益受损、公有资源争夺、作息习惯差异、沟通障碍,并且发现大学生人际冲突由作息习惯差异引起的最多,其次是为人处世差异和私有利益受损,而因为公有资源争夺引起的冲突则相对较少[12]。就处理方式而言,研究者普遍将其归纳为迁就处理、合作处理、竞争攻击、回避处理和忍让处理等途径,并且发现使用最多的处理方式为合作处理,其次是迁就处理、回避处理以及忍让处理,竞争攻击处理则是使用最少的方式[13],不仅如此,大学生普遍认为合作处理效果最好,其次是迁就处理和回避忍耐处理,竞争攻击处理效果最差[14]

(四)研究目的

综上,新的社会和学校环境,使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呈现出新特征。目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整体较好,但冲突依然存在,并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影响其学习和生活。因此,研究当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就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主要着眼于以下几个问题: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整体情况;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影响因素或类型;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解决方式;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目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改善提供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北京大学随机抽取164名学生作为被试,平均年龄为19.34岁,宿舍成员平均人数为人。其中男性89名,女性70名,分别占有效数据的55.97%44.03%。理工院系的学生113名,文科院系的学生50名,分别占有效数据的68.90%30.67%。一年级学生74名,二年级学生46名,三年级学生31名,四年级学生11名,分别占有效数据的45.68%28.4%19.14%6.8%。有103名被试来自城市,27名来自城镇,32名来自农村,分别占有效数据的63.58%16.67%19.75%。在家庭经济状况自评中,有3名被试选择3名选择中上84名选择33名选择中下10名选择,分别占有效数据的1.85%19.75%51.85%20.37%6.17%。在此次研究中,70%的被试为独生子女,89%的被试为汉族。

(二)研究工具

研究使用自编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应对策略问卷。问卷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口学信息,包括被试的年龄、性别、院系、年级、民族、独生子女和家庭经济状况。第二部分为情境问卷,采用情景测验的方式,根据前人研究、访谈和咨询经验,归纳并提供了20个常见的宿舍人际冲突情景,内容包括利益冲突、生活习惯、性格、交流和竞争5个方面。在这一部分,问卷针对每个情境提供合作沟通、迁就忍让、回避和攻击等应对方式,要求被试选择他们在问卷所提供的冲突情境下会使用的策略;通过4点量表评估对应情境所发生的频率;在5点量表上评估宿舍的总体关系;从五种关系模式中选择符合自己宿舍情况的模式。

在访谈中,共有10名访谈对象。研究者使用半结构化访谈,了解访谈对象的宿舍人际关系的整体情况、冲突的内容、冲突发生的可能原因,以及访谈对象的理想宿舍人际关系模式。

三、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整体状况

在问卷中,要求被试在5点量表上,对其宿舍的总体关系进行评估,1为非常不好,2为不太好,3为一般,4为比较好,5为很好。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对宿舍总体关系状况的评价中,共有130名被试选了比较好很好,比例达到80%,说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总体较好。

对性别、院系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年级、家庭经济状况进行F检验,并未发现显著差异,与前人研究相一致。值得一提的是,在年级中,主观评价等级也出现了与之前研究相吻合的状况,即低年级和高年级对宿舍关系评价较高,而中年级对宿舍关系评价较低(见图1)。

               

另外,在问卷中要求被试对宿舍关系模式进行判断和选择(A代表四个人的关系都非常融洽,彼此是非常好的朋友;B代表4个人即使志趣不同,也能友好相处,没有大的矛盾发生;C代表3个人关系较好和1个人关系不好;D代表分化成2个小圈子,两两关系较好,与其他人则一般或存在矛盾,E则代表4个人关系都很淡漠)。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有相当比例(63%)的被试选择了“4个人即使志趣不同,也能友好相处,没有大的矛盾发生的关系模式,另有30%的被试选择了“4个人的关系都非常融洽的关系模式,这与前面对宿舍总体关系的评价相吻合,都说明了目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总体状况良好。但可以发现,仍有10%的被试选择存在着宿舍人际关系矛盾

(二)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主要类型

在情境问卷中,共提供了20个冲突情境,主要包括利益侵犯(包括借钱、无理要求、以自我为中心等情境)、生活习惯(包括个人宿舍卫生和作息等情境)、交流交往(包括交流困难和宿舍关系淡漠等情境)、竞争和性格差异5个方面,并要求被试在4点量表上对发生频率进行判断和选择,将不同情境相同维度的选择结果进行合并。在不同情境下选择不同频率的人数百分比如下:

               

可以发现,大部分被试在宿舍人际冲突的频率上都选择了从不发生,在利益侵犯、生活习惯、交往交流、竞争4种冲突中比例分别达到63%55%60%64%,皆高于其他频率,这也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吻合,证明了宿舍人际关系总体较好的状况。

但同时,仍有37%44%40%36%56%的被试选择了有时发生经常发生甚至总是发生,这说明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确实存在。其中性格差异、交往交流和生活习惯是发生最多的3种。在性格差异上,有48%的被试选择了有时发生,高于从不发生的比例,也高于其他冲突情境,这表明在宿舍人际冲突中,性格差异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在冲突情境问卷中,有10%的人在生活习惯的冲突情境中选择了经常发生,高于其他情境,在有时发生的选择上也高于除了个人性格外的其他情境。从访谈中得知,有宿舍人际冲突的来访者所提到的问题中,生活习惯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比如上下铺动作幅度太大、打字敲键盘声音大、旁若无人地在寝室里打电话等而打扰到其他同学休息,或者不遵守值日安排、不打扫卫生、侵占公共空间等等。目前中国大学生宿舍的人数多为4人或6人,普遍是上下铺式床位,宿舍空间较小,因此个人活动很容易对其他宿舍成员产生干扰和影响,加之休息和卫生对人日常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使生活习惯成为宿舍冲突的重要来源。

(三)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处理方式

在问卷中,根据不同的情境会给出合作沟通、忍让迁就、回避和攻击等解决方式,解决方式的表述仍使用日常情境式,不同选项相同方式维度的归并,要求被试进行选择,并且可以多选。不同冲突情境下解决方式的选择人数百分比如下:

               

可以看到,在冲突的处理方式上,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作沟通的被试人数比例都最高,其次是忍让迁就,再次是回避,而攻击是最少选择的处理方式。这与前人的研究相吻合,大学生在处理宿舍人际冲突时更倾向于使用合作沟通的方式,来积极解决问题,以造就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或者忍让、回避,以避免冲突的升级,维持宿舍表面上的稳定和谐。

四、结论与讨论

从以上研究结果来看,目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总体状况良好,与许传新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中同样出现了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观评价在年级上的波动,可能是因为大学生在一年级时刚刚进入校园,室友是其最熟悉也最亲密的人,能够互相照顾,同时对彼此了解也不深,故关系较好。而随着对校园环境的适应,人际交往的增多,竞争的加剧,以及互相了解的加深,矛盾摩擦开始增多,故对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观判断降低。而到四年级时,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能更加成熟地对待宿舍人际关系,同时面临毕业和离别,故评价再次上升。

在宿舍关系模式上,尽管很多大学生并非与所有室友都成为好朋友,但仍能互相尊重,共同维护友好的宿舍人际关系。学生工作者也应认清这个现状,避免过分热情过高要求,认为室友就应该成为最好的朋友。事实上,由于兴趣爱好、性格等存在差异,大学生不可能与所有室友都成为好朋友,而学会如何与不同于自己的人相处,学会尊重他人,并在这种前提下建立良好的关系,正是大学生心智成熟的表现之一。

然而,在总体良好的状况中,冲突和摩擦仍然存在。除了前面提到的生活习惯问题,在宿舍生活中,个人性格有差异并导致冲突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方面,正如前面所说,个性鲜明的“90是当今大学生的主体,加之大部分大学生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的宠爱和关注较多,进入集体生活后,如何在保持自身独立的情况下尊重他人,学会与同自己有差异有分歧的人相处并建立友好关系,是大学生成长的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高校有关部门也必须思考目前的宿舍分配制度,力求探索出更加完善的宿舍分配方式。

另外,竞争问题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有些学生,尤其是新生,还没有完全适应从高中到大学学习模式的转变,仍保留着高中式的竞争模式,竞争意识和控制欲过强,无法同室友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更重要的是,在市场化的今天,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包括升学、工作、生活等等,而日益增大的心理压力又会引起大学生的紧张和敏感情绪,这就更容易出现矛盾,也使得大学生更倾向以攻击性的方式来解决矛盾,而宿舍的人际冲突又反过来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消极影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不难发现,临近考试往往是宿舍人际冲突多发期,就宿舍人际问题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也更多。因此,在解决学生宿舍人际冲突时,也应从此入手,不仅针对问题本身,还应针对引起冲突的众多因素。除此之外,交往交流也是一个重要的冲突维度。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呈现出虚拟化的特征,在群体内进行面对面地交流越来越少,造成了大学生沟通技能和社会交往技能的缺乏,从而加大了产生宿舍人际冲突的可能性。

就处理方式来看,绝大多数的人都选择了合作沟通,但仍有相当比例的学生选择了回避或忍让迁就,息事宁人。这体现出大学生保持良好宿舍人际关系的愿望和努力,也防止了冲突的加剧。然而研究表明,忍让、回避和攻击的处理方式都不是有效的,而沟通则是最有效的解决方式,人际关系成功与否很大部分取决于沟通。如果问题无法解决,在长期的忍让迁就或回避后,很可能会导致宿舍人际关系的淡漠,或者引起更大的冲突。在访谈中,许多来访者也提到过,如果问题出现的时候能选择交流和协商,可能宿舍关系会更加融洽。因此,学生工作者仍然需要积极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冲突解决方式,提倡沟通交流,提倡对事不对人式的问题解决。

基于上述分析,为了加强和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必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进一步的工作探索:

首先,加强心理危机排查工作,掌握宿舍人际冲突发生的类型和时间特征,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干预。

其次,开展对班主任、辅导员和楼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协助解决宿舍人际冲突的能力,同时帮助大学生克服拒绝第三方介入的倾向,使其在自身无法良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主动寻求第三方的帮助。目前大学生在面对宿舍人际冲突时,很少向楼长等人求助,这就使得冲突始终难以解决;

最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可提供以宿舍人际冲突为主题的课程、讲座和专业的团体辅导,提供沟通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培训,进而提高学生冲突解决和冲突管理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宿舍人际冲突。由于宿舍人际冲突相对较为隐私,一个宿舍的成员难以知晓其他宿舍的人际冲突状况和解决方法,因此在解决自己宿舍冲突的时候没有一个常态的概念和标准。相关主题的课程、讲座和专业的团体辅导,可以提升大学生对于宿舍人际冲突的自知能力,使其对宿舍人际状况作出比较准确的知觉和判断,并在此基础上选择解决方法。管理者需要注意的是,在帮助大学生解决宿舍人际问题的时候,不可流于空泛,应尽量提供具体的情境和案例。


 

作者简介:刘海骅 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 讲师
     李 冀 北京大学哲学系2009级本科生
[1] 姚本先:《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探析》,《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5年第3期。
[2] 郭梅华、陈虹、黄伟东:《大学生宿舍人际和谐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3] 张冬梅、阿代哈尼西:《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08期。
[4] 金盛华:《当今中国人人际关系与身心健康的关系——社会心理医学研究》,《心理学探新》,1999年第3期。
[5] 许传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研究》,《当代青年研究》,2005年第4期。
[6] 经素:《大学生宿舍中的人际冲突现状研究》,《青年探索》,2007年第6期。
[7] 许莉娅:《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影响因素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8] 经素:《大学生宿舍中的人际冲突现状研究》,《青年探索》,2007年第6期。
[9] 许莉娅:《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影响因素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10] 庄兴忠,陈乃车:《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新倾向及调适》,《求索》,2003年第5期。
[11] 李丽兰、唐超文:《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感、处理方式及其关系的实证研究》,《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12] 经素:《大学生宿舍中的人际冲突现状研究》,《青年探索》,2007年第6期。
[13] 李丽兰、唐超文:《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感、处理方式及其关系的实证研究》,《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14] 经素:《大学生宿舍中的人际冲突现状研究》,《青年探索》,200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