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为切入点探索研究生实践育人的新模式——基于北京大学青年就业创业见习活动的思考
作者:石运佳 李 韦
发布日期:2013-01-14
摘要:如何有效开展研究生实践育人工作是北京大学育人工作中的重要课题。文章立足于当前研究生实践育人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以探讨北京大学青年就业创业见习活动的实践育人模式为中心,提出要紧密结合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和现实需求,创新工作思路以积极推进研究生实践育人工作的宗旨。
关键词:实践育人;就业创业能力;青年就业创业见习活动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在实施科教兴国和科技创新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研究生实践育人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环节。2012 年10 月,学校党委书记朱善璐指出,“大力探索并推进实践育人是创建一流大学、提高教育质量和育人水平的题中之义”,并强调“要努力提升育人工作水平和实效,探索育人工作新模式”。
[①]当前,北京大学研究生数量已经超过本科生,如何有效开展符合北大学生特点的研究生实践育人工作,成为北大育人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研究生实践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高校积极探索研究生实践育人新方法、新思路,涌现出了诸如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研究生挂职锻炼、博士生服务团等活动开展模式,为研究生实践育人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研究生实践育人,尤其是“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一)研究生实践培养环节亟须重视
研究生的教育往往侧重科研能力的培养及专业知识的传授,使得实践锻炼欠缺,或者将实践锻炼局限为科研实践,这成为当前实践育人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每年毕业的研究生中,有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直接就业,这就对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就业创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第一课堂”的课程设置和对科研的训练不能满足市场上对研究生就业创业能力的需求,导致很多研究生在毕业后找工作面临困难。
[②]在对研究生的综合评价中,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往往成为衡量研究生优秀与否的最主要的参考标准,片面化的考量忽视了研究生实践活动环节,导致研究生实践育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缺失。
(二)研究生实践育人模式有待创新
高校现有的实践育人体系多是针对本科生,侧重提升学生社会感知度、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锻炼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和加强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等内容。针对研究生的实践育人活动,也多从传统实践育人活动衍生而来。然而,绝大多数研究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均已参加过各种社团活动、学生工作、暑期实践等活动,综合素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与本科生群体相比,研究生群体具有观念定型、关注实际的特点①,因此研究生参与以上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二、研究生实践育人的经验探索
2009 年,为积极响应团中央“举全团之力推进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工作”的号召,北大团委结合北大学生的特点,融“挂职锻炼、就业前置、校地共建”的概念为一体,开始系统化、组织化地开展“青年就业创业见习”活动。活动旨在选拔北京大学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赴地方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配合课题研究、科技咨询等内容,进行为期1~2 个月的见习锻炼。经过三年多发展,北大团委逐渐探索出一套紧扣时代特征、富有北大特色、符合青年特点的研究生实践育人体系与模式。
(一)以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为切入点,切实满足研究生的就业需求
当前,随着研究生规模的逐步扩大,研究生群体已经取代本科生成为毕业后直接就业的最主要群体。就业创业是时下研究生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之一。青年就业创业见习活动紧紧把握研究生对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需求特点,致力于提供各类符合北大研究生需求特点的见习岗位,为在读研究生创造见习机会。截至2012 年,累已计建立近50 个见习基地,分布在全国20 个省市自治区,征集岗位逾1300 个。见习岗位包含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营企业、大型民营企业等多种性质的单位,涵盖人文、社科、理工、医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活动为学生们搭建了广阔的见习平台,符合研究生的现实需求,引发了热烈反响。据统计自活动开展以来,共吸引四千余名学生报名,累计选派803 名学生赴各地见习;见习活动使88% 参与其中的学生增进了对所在单位及行业的了解,使98% 的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得到提升。相关调查表明,学生在见习期间可以积累工作技巧,增强职业规划能力和对职位的认同感;见习之后更容易获得工作,提高就职稳定性,缓解从学校进入职场的不适应性,并增强对未来发展的自信心等。
(二)以搭建学校与地方之间的桥梁为手段,积极拓展校外资源
见习基地是见习活动开展的依托和载体。北大团委在选择见习基地时,一方面充分考虑北大研究生群体兴趣偏好,另一方面也最大程度尊重地方单位的人才需求意愿,以期将实践育人与人才输送相对接。校地(校企)联合建设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为地方单位提供了一个全方位了解北大学生的机会,有助于见习单位发现自己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在见习过程中,学生们也能充分了解用人单位,增强对相关行业的认识,这有利于提高双向选择的成功率。截至目前,已有十余名学生在参与见习活动后如愿在见习单位就业。共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搭建了学校和地方(企业)之间的桥梁,符合学校、学生和地方单位三方的切实需求。在合作共建中,北大团委负责征集见习岗位、组织招募见习学生、提供岗前培训等;见习基地负责提供见习岗位、指导学生们在岗见习、提供活动期间的生活补贴等。见习活动充分利用校外资源,降低了学校开展实践育人活动的成本。校地(校企)双方互相支持,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高校、大学生和合作单位三方共赢的重要途径。
(三)以实践育人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宗旨,充分发挥研究生专业特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指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研究生群体普遍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是重要的智力资源。引导和促进研究生群体服务社会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方面。见习活动将实践育人与服务社会相结合,能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专业知识特长,真正实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目标。与此同时,学生们到单位见习能够给见习单位带去新思维和新观念,为见习单位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思路,创造出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以岗位见习为点、以社会调研为面”是北京大学青年就业创业见习活动的一大特色。活动让学生们在岗位工作之余,充分发挥专业知识水平,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进行社会调研,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自2009 年系统化、组织化开展见习活动以来,见习学生累计完成高质量调研报告两百余篇,开展各类调研服务活动一百余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社会调研,学生们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考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并在调查研究中增长见识、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社会及人生意义。同时,社会调研促进了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最终促进学生全
面发展。
(四)以将思政教育融入见习活动为方针,全面构建实践育人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在“成才服务”的同时,定报国理想等等。这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为在岗工作的补充和完善,丰富了学生们的见习生活,颇受学生的欢迎。利用学生们走出校园、走入社会的这段时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改善了在校研究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积极的情况,不但使学生们的见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以团队形式开展见习活动,是北京大学青年就业创业见习活动与普通校外实习的最大区别。普通实习一般是学生们自发寻找、单独进行的。而在校团委统一组织下,见习学生以团队形式分赴单位参加见习,得以在见习之余,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调研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见习活动不仅仅是普通的校外实习,更是一个以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为切入点,综合社会调研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生实践育人体
系。
三、积极推进研究生实践育人工作
(一)要充分认识研究生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
2012 年1 月,中央七部委联合下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实践育人的高度重视。研究生实践活动是培养研究生综合素质、提高研究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传统研究生教育的薄弱环节。因此,要充分认识到研究生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着力构建研究生实践育人新模式,促进在校研究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二)要切实关注研究生群体特点和现实需求相结合的紧密性
研究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不仅有性别、年龄上的生理差异,亦有学历、素质上的心理差异,还有学科、专业上的背景差异。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群体不仅在社会、人生的阅历上有较大的差别,北大团委也将“思想引领”纳入见习活动中,引导见习学生开展爱党爱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为期1 ~ 2 个月的见习活动中,北大团委要求每个团队利用周末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活动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响应,例如,2010 年湖南长沙团开展“寻伟人路,述报国志”的主题团日活动,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故居;2011 年北京国开行见习团参观了“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足迹展”;2012 年重庆两江新区见习团参观了渣滓洞、白公馆,追寻红色足迹,坚而且在心理情感状态、思想境界上也有较大差异。研究生实践育人工作如果忽视以上种种差异,不但不能调动研究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更加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在开展研究生实践育人工作过程中,必须密切结合研究生群体注重实际的共性特点,紧密结合研究生群体亟待就业的现实需求,以提供“显性”服务为抓手,辅以“隐性”教育和引导为宗旨。
(三)要积极调动基层院系开展见习活动的积极性
由于研究生群体专业分化较大,不同院系的研究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且在就业方面尤其显著。随着见习活动规模的逐步扩大,校团委开展见习活动的能力逐渐饱和,而且显现出很难满足所有专业研究生的实际需求的趋势。相较于校团委,基层院系更了解各本院系学生的不同就业创业需求,能更有针对性地建立见习基地,帮助本院系学生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因此,着力推动院系建立见习基地并组织院系学生参加就业见习活动,是今后推进青年就业见习工作的重点方向。只有充分发挥院系的学科专业特点,探索见习基地由院系团组织属地管理的模式,力求扩大青年就业创业见习活动的覆盖面,才能惠及更多研究生。
作者简介:石运佳 北京大学团委研究生与青年工作部部长 讲师
李 韦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12级博士研究生
① 朱善璐:《大力探索并推进实践育人是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题中之义》,《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 年第11 期。
② 邱飞:《大学生就业实习困境及其对策》,《现代教育管理》,2009 年第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