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以精致化理念推进基层团校工作——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为例

作者:高 静 李 丹 发布日期:2011-10-15

摘要:随着社会多元化趋势的加强,北京大学学生骨干培训工作面临全新的挑战。基层团校作为骨干培训的重要平台,需要与时俱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团校,在认真分析学生骨干培训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结合精致化工作思路,在如何推进团校育人机制,打造培养未来精英的育人环境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地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多元化;精致化;

 

 

基层团校团校是高校共青团内部培训骨干、储备人才、团结精英的核心平台,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

1982 年时任北京大学团委书记的李克强同志在首届团校的开学典礼上便指出,开办团校的目的就在于继承北大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传统,培养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的共青团干部,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1]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多元化趋势日益深入,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势必要增加新的内涵。最近一期北大团校,明确提出北大团校的育人目标为着力培养具有较高理论修养和工作能力的基层共青团干部,培养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意志顽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四个新一代青年先锋。院系基层团校是北京大学团校的基础组成,各院系结合自身特点,自主对本单位的学生骨干进行培养。新形势下,基层团校的育人工作也开始面临新问题。

一、多元化趋势下基层团校工作面临的挑战

北京大学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息息相关。伴随着社会需求多元化,学生发展方向也向多元化转变。基层团校作为培养未来精英的阵地,势必要受到多元化的冲击与挑战。

1. 需求多元与骨干培训同质的冲突

学生骨干培训不是学生自娱自乐的表面工程,而应深深扎根于时代需要和个人成长的土壤当中,为树人树业提供养分与支持。社会对人才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以下简称国关学院)受此趋势的影响更为明显。据第一手资料统计,在2011级本、硕、博毕业生中,中央及国家机关类就业占28.1%、银行金融类就业19.0%、媒体类就业13.8%、高校类就业13.8%、国企类就业5.2%。资料回溯到2004年本、硕、博毕业生,中央及地方国家机关类就业占41.4%、银行金融类就业0.0%、媒体类就业8.6%、高校类就业17.2%、国企类就业0.0%[2]。七年来,多元化就业趋势明显,这就要求我们的育人目标也要多元化。

然而现实中,基层团校课程常采取高级团校、初级团校的分层培训模式,课程分高团课程、初团课程两类。课程内容以讲座、培训会等形式为主,培训目标、培训内容、知识成分相对同质。各机构、各年级、各层次学生骨干共同接受培训,没有在最充分的程度上做到因材施教,相对同质化的培训方案与多元化的育人目标之间形成冲突。

2. 精力投入多元与硬性培训规范的冲突

基 层 工 作 往 往 是 上 面 万条 线 , 底 下 一 根针,多数骨干都会承担较多的工作量。同时,基层院系学生骨干队伍的中坚力量集中在本科二、三年级以及硕士一年级,这三个年级也是专业学习负担最重的时期。此外,学生骨干也要为未来长远发展做出积极准备。这就要求学生骨干要能够处理好学习、学生工作与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的关系。

而基层团校的学生骨干培训工作为了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又不得不在时间、地点等诸多方面做出硬性规范,无形中对学生骨干造成压力。

学生骨干精力投入的多元趋势与骨干培训活动的硬性规范之间存在冲突,这使培训活动逐渐面临培训对象流失、培者自培的风险。

3. 思想观念多元与坚定理想信念的冲突

1982年北大团校创办至今,北大团校办学宗旨中点明团校为培养共青团干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青年先锋而奋斗不已,历届北大团校为加速学员成长成才、坚定青年理想信念做出了不懈努力。随着信息渠道的扩大、交流机会的增加、就业出口的多元以及学术流派的此起彼落,学生骨干队伍当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思想观念多元化潜流。思想观念的多元不一定带来思想混乱,但确实对思想引导工作构成现实挑战。

相对于高级团校和机关团校学员而言,基层团校学员个性化更强、专业性更强,但组织性和政治性要相对弱一些。面对多元化的挑战,国关学院团校一直在实践中努力推进理想信念教育,而如何突破传统约束、创新活动形式、收到培训实效,成为基层团校实现思想引领的核心环节。

二、精致化工作思路对基层团校工作的启示

针对多元化趋势对学生骨干培训工作带来的挑战,国关学院团委也在积极探索优化基层团校培训工作的方式方法。在解决了怎么看的基础上,面临向怎么办的转变,要解决如何开展工作如何做好工作的问题。近两年来,国关学院团委依靠精致化工作思路,寻找灵感和方向,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推进基层团校工作,努力在培养未来精英的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

1. 深化科学管理、引入绩效考核

工作精致化,必须要实现管理科学化。国关学院团委以科学化为目标,尝试创新学院团校的培训设计、组织机制与考核方式。

首先,优化课程设置。国关学院团校秘书处综合整理了近几年团校课程目录,逐一对所列课程进行评估,去掉同质性较高、或有其它专业机构组织的培训项目,如礼仪风采公文写作等培训课程,增加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志愿服务活动在团校培训中的比重,为学生骨干打造参与性强、实践度高、方式多元的良性互动平台。同时,充分将专业特色与骨干培训结合起来,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育人界限,强调专业学习能力与学生工作能力的齐头并进,并借力学科特点与老师魅力,帮助学生骨干在专业学习中明确成才方向,在实践探索中坚定理想信念。

其次,科学安排时间。鉴于学生骨干当中普遍存在时间恐慌症,国关学院团校改革培训机制。在组织形式上鼓励以小组、或以小组联合为单位开展各项活动,提倡自主设计、自觉参与、弹性落实。在活动设计上注重对活动主题的筛选,在充分探讨的基础上重点选择针对性强、参与度高的切入点。在时间安排上提倡以各组为单位协商活动时间,可以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落实培训内容。

再次,引入绩效考核。国关学院团校在每学年结束之前,举办学生骨干述职大会,覆盖国关学院全体学生骨干,鼓励学生骨干在大会上总结经验教训、分享工作心得、反馈培训效果,全体与会人员根据每个骨干汇报情况和实际岗位表现对其进行打分。同时团校秘书处在结业之前将组织团校组长联席会议,根据学生骨干在团校培训中的参与情况、成长水平和贡献程度对团校学员进行统一测评。最终,学生骨干述职大会、学院团校毕业测评的结果将作为团系统推优的重要参考。国关学院团委将学生骨干述职大会、学院团校毕业测评以及团系统推优工作结合起来,打造岗位锻炼与团校培训相结合、个人评价与组织反馈相统一、评优奖励与贡献成长相协调的绩效考核制度。

2. 合理整合资源、突出以人为本

国关学院团校在认真分析学生骨干切实需求的前提下,真正关注学生骨干主体,注重为学生骨干提供层次多样、内涵丰富、形式多元的资源与平台。

为使团校内部活力最大化体现,国关开始整合跨年级资源。国关团校突破以高级班和低级班为区分的组织机制,采取差异性垂直建组模式。差异性垂直建组模式使国关学院团校各组由不同年级、不同机构、不同层次的学员构成,这样能够使各学员的组内互动具有很大互补性,满足学生骨干在学生工作中获得更多学习体验、提升更多能力素质的需求。

为满足学生骨干的多重需求,国关团校积极整合院内外资源。国关学院团委在立足学生骨干需求基础上,综合利用院内外资源,努力创造多元化的培训平台,不断拓宽学生骨干成长渠道。国关学院团校组织以师生午餐会为代表的师生沟通渠道,为学生骨干提供近距离学习前辈榜样的机会;举办各类型院友活动,加强院友与学生骨干之间的交流,为学生骨干提供职业发展向导与人生规划导师,同时向学生骨干提供了解社会的窗口;与此同时,国关团校大力推出与学生骨干个人发展相关的就业实习平台,为新闻写作类骨干提供报社实习机会、将参与模拟非洲活动的学生骨干推荐到相关国际组织实习、并将表现突出的学生骨干推荐到团市委、团区委进行实习等。

3. 深挖团校内涵、推进教育工作

基层团校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既然是教育工作,那就要讲求方式方法,总结科学规律,追求实际效果。对学生骨干进行思想引导,就要立足思想观念多元化趋势的现实之上,创新吸引青年的活动形式,选准思想引导的切入点。

首先,基层团校要创新形式,增强活动吸引力。

国关学院团校努力探索青年人喜闻乐见、易于组织的活动方式,注重对不同活动形式的调研研究、对活动成果的总结推广,强调思想引导活动的传承性、可持续性。以学习两会活动为例,国关学院团委连续两年开展学习两会活动,在学习过程中以网络讨论、小组讨论、跨年级交流、主题展示等多种形式对两会精神展开学习,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

其次,基层团校要正视思想多元化现象,勇于开展活动。学生骨干存在思想观念多元化的潜流,学生骨干培训不能害怕有关思想观念的讨论会过度敏感,真理越辩越明,应当勇于开展各种思想引导活动。信息技术时代带来的观念冲击与信息爆炸,对于学生骨干培训工作来讲,既是挑战,更是机会,是很好的切入点。基层团校可以开设各类讨论平台,引导学生骨干针对具体问题和时事热点展开讨论,见微知著、从小处入手,在讨论中更加充分、全面和客观的去了解各种观念,在争论中关注社会现实,从而坚定理想信念。

三、结语

社会环境的多元化趋势加强,这对学生骨干培训工作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基层团校作为全校育人工程的有机组成和重要平台,要在精致化

工作思路指导下不断优化创新,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基层学生骨干培训的经验交流平台,充分挖掘树人树业的能量,为培养中国未来的精英做出更加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责任编辑:刘 



[1] 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激情之歌 理性之路》,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年版,第 34 页。

[2]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就业办公室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