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摘要: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工作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按照精致化的发展理念,着重在引领青年、团聚青年的过程中开发创意元素,以一个全新的面貌阐释新形势下高校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伴随着高校育人目标的进一步确立,尤其是在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给北大支教团回信精神的前提下,只有深入分析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机构在其中应扮演何种角色,才能更好地发挥基层团组织应有的职能。
关键词:志愿者;实践;新媒介;人民群众
当前,高校共青团的工作主要面对“80后”、“90后”群体。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伴随着信息传播的多渠道化,他们更习惯于多元的思维模式、开放的交流环境和时尚的生活状态。正是基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如何进一步明确志愿服务工作理念,完善志愿服务组织工作体系,并构建新形势下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模式,成为北京大学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探索的新方向。
2011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给北大研究生支教团的回信中明确提出“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认真学习和贯彻总书记回信精神,从实际出发,积极构建新形式下志愿服务模式的新定位、新媒介、新手段和新目标。
一、北京大学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历史和组织结构简述
北京大学志愿服务事业有着光辉的历史传统,尤其是进入21世纪,其发展速度和发展趋势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针对不同形势下对于志愿服务组织工作要求的差异性及志愿者群体本身的特殊性,北京大学志愿服务工作通过调整组织结构、改变发展模式等一系列措施,加强自身建设,抓住时代契机,在实践中不断寻求突破,为北大志愿服务事业的日益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青年志愿者工作发展历史
1993 年 11 月 23 日,一场大雪过后,17 名北大学子自发的扫雪活动,成为了北大青年志愿工作的发展契机。这些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发起成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志愿服务组织--北京大学爱心社,标志着首都高校乃至中国高校志愿者行动的开始,更标志着新时代里一种新的风尚正在大学校园里悄然浸润,如一夜春风,吹暖了无数充满激情与理想的心灵。
2002年11月24日,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和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2005年北京大学团委志愿者工作部成立。北大共青团通过一系列举措,力图对校内的志愿服务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形成集团优势,发挥规模效应,在更大的范围里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志愿服务领域的“北大品牌”。
在学校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北京大学团委、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全校师生成功完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2009年60周年大庆等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北大校园内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
近几年来,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立足规范化、精致化的发展模式,发布了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口号、理念及形象视觉系统,启动北京大学关爱农民工子女公益实践计划,推出《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积分评优办法》、《北京大学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优秀项目资助办法》及《志愿者成长手册》等,标志着北大志愿服务事业迈入了新的高峰。
2. 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结构
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是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领导下的全校性非营利性群众团体,下设秘书处(校团委志愿者工作部),负责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举办大型志愿服务活动。下辖各院系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公益类社团与志愿服务专项服务队,接受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截至 2010 年 12 月,北京大学共有注册青年志愿者 17960 余名,下辖 28 家院系青年志愿者协会,18 家志愿服务类社团,以及包括“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团在内的数支直属志愿服务团队,形成了各院系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类社团、直属志愿服务队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共同进步的局面。
图1: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结构图
二、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部份工作开展框架分析
2010年5月,以北京大学2010年青年志愿者工作会议为契机,北京大学团委、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发布了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吉祥物“阿布”系列、志愿服务理念“力助公益性实践,倡导服务中学习”以及志愿服务口号“用我智慧奉献爱”,标志着北京大学志愿者工作向精致化方向迈进。
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通过部门设置调整、加强制度性建设等手段,完成了日常性工作开展的模式优化,提升了工作效率。此外,通过建立志愿服务人才数据库,完善各院系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注册、认证、培训机制,确保本院系注册志愿者人数维持在学生总数的30%以上,为志愿服务的科学性管理及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此之外,重视基层志愿服务力量,不断激发院系青协工作活力也是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各院系在校青协的指导下,积极地开展“院系青年志愿者协会服务日”活动,根据“就近就便”原则,结合重要节日和院系特色,立足校园开展内容多样的志愿活动,服务全校师生和学校各项工作,为创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贡献力量。
为了更好地贴近青年志愿者,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
1. 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现有工作理念、口号及标志
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力助公益性实践,倡导服务中学习”为理念,致力于筹划、创新与完善志愿服务工作,倡导以志愿者为本、关爱志愿者的主旨思想,突出志愿者本身的主体地位,减轻志愿者的负担,增加对志愿者的服务与规划,让志愿者在参与社会实践、服务他人的同时,自身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成长。该理念的推出,不仅在理论上打破了传统意义中对于志愿者群体定义和认识的局限性,在操作上也更能够更好地贴近青年学生,在高校青年群体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志愿活动是一种爱的无私奉献,但服务的过程和效果也是对志愿者能力和素质的全面考验。基于这一理解,该口号的英文翻译也就由口号的核心词“爱”(Love)与“智慧”(Wise)构成。该口号的使用配合了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各项活动的宣传工作,凝聚和号召广大北大青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状态投身到各项志愿服务实践中去,不断提高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北京大学青年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图2: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标志
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标志,其整体造型为一只摊开的手,象征着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随时为他人伸出的援助之手;标志构图线条流畅、动感十足,橙色、黄色相间的色彩充满朝气,象征着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的热情和活力。标志寓意着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真诚优质的服务、乐于奉献的爱心、勇挑重任的担当、友好开放的胸怀和饱满自信的精神状态,展现了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的优秀素质和良好形象,传达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
2. 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形象视觉系统
“阿布”是北京大学团委、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推出的北大青年志愿者代言形象,传递着“伸出援手、快乐奉献”的志愿情怀,其活泼俏皮的漫画形象一经推出就在广大同学中深受欢迎。“阿布”及其家族在内的北大青年志愿者形象系统建设,本身就是运用时尚元素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的成功案例。
阿布是6个卡通形象的主角,设计灵感来源于“拳头、剪刀、布”的游戏,“布”的代表手势就是摊开的手掌。阿布的头部设计成手的形状,既呼应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中的“手形图案”,又传达出北大青年志愿者时刻向他人伸出友爱之手,体现了“尽己所能、服务社会”的志愿情怀。
图3: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吉祥物“阿布”系列
三、新形势下探讨构建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模式的方法
正如上文所述,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工作者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按照精致化的发展理念,着重在引领青年、团聚青年的过程中开发创意元素,以一个全新的面貌阐释新形势下高校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模式,已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青年志愿者的认可和喜爱。新形势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新形势下构建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模式的方法途径。
1. 明确新定位
以“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为指导,打造高校青年了解社会、深化认识的实践新平台。
随着志愿服务理念的不断强化,高校志愿者将会成为全国性公益事业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其发展趋势和前景将会一片光明。而各大高校将会利用志愿服务工作作为高校育人的一种基本手段,青年志愿者工作将会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工作的一个突破点和创新点。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的这种定位将会被普遍接受。
而对于当今社会的高校大学生而言,“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将与校内知识教育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成为其成长成才的必要手段。尤其是当今信息化的时代,教育的界定和知识获取的途径正在日趋多元化。作为高校教书育人的核心,他们对于这种实践平台的渴望和要求将比任何一个时代的青年更为迫切。
在这种背景和趋势下,作为全校志愿服务组织和管理机构的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应着力在校园内打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志愿服务参与平台,广泛接触社会公益资源,并积极开展多边合作,鼓励青年学生走出校园,以志愿服务形式了解社会民生百态,深入群众,将“用我智慧奉献爱”的北大志愿服务口号与青年自身的成长成才紧密联系起来,在参与“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志愿服务平台中有所收获,从而更好地实践自身的社会理想。
2. 拓展新媒介
从实践中积极开拓志愿精神宣传渠道,推广“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志愿服务新典型的形象工程建设。基于上述定位,志愿者所展现的内涵及其奉献精神势必成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典范之一。而“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志愿服务新形象将作为未来一定时间内的主导思想,引领全校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因此,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青年志愿者形象建设工程,拓宽志愿精神宣传渠道成为新形势下构建志愿服务模式的一项重点。
结合目前形势,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应着力树立“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志愿服务新典型,大力拓展对于这种新时期下志愿形象的宣传渠道,以卡通形象为立足点,通过网络平台媒介,大力推广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会刊《精?志》及“阿布”系列的辐射力度,以书签、钥匙扣、贴纸、电子杂志等衍生品形式,树典型、抓创意,打造出校园志愿服务模式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北大志愿服务事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将“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志愿服务新形象深入人心。
3. 采取新手段
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重点扶持培育以反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核心价值体系的优秀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志愿精神的宣传需要有项目做铺垫,形象工程建设需要有活动作支撑。正是结合“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志愿服务事业新定位和新媒介,构建符合新时期要求的志愿服务模式,反映其核心价值体系的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成为了一种必须。为了进一步推广“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志愿服务新模式,通过与项目结合的新手段,将成为丰富校园文化、增强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意识切实有效的途径。
因此,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推出《北京大学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优秀项目资助办法》,将于今后全面铺开立项工作,成为其志愿服务管理模式中的重要一环。此举将以资金援助、宣传报道等各种方式,加强对于校园内已有的反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的扶持,通过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进一步树立已有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的品牌力和竞争力。同时,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也应大力拓宽志愿事业的服务领域,加强培育学校层面符合当前志愿服务核心价值体系的志愿服务项目,以自身的优势团结更多的高校青年,在塑造优秀经典的项目的同时,更好地履行团组织的引领和教育功能。
优秀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的扶持和培育与志愿服务形象工程建设遥想呼应,将成为高校志愿服务模式构建中的重要手段,并且能够更好地反映新时期志愿服务核心价值体系的新要求、新目标。
4. 坚持新目标
全面坚持“以志愿者为本”,完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保障体系的同时加强“两个学习”的素质培养。伴随着志愿服务事业的蒸蒸日上,针对志愿者的人文关怀及其相应的利益保障将会成为高校志愿服务模式构建中着重需要考虑的因素。志愿者的维权制度、基本工作中的物质保障、志愿者本身技能培训和意识引导、人文教育及志愿服务信息认证、评奖评优等一系列志愿服务保障体系的建立,将作为志愿服务领域“以人为本”的理念,而贯彻到今后志愿服务工作的实践中。
在“以人为本”的志愿服务保障体系中,意识引导和人文教育已然被证明是对于广大乐于奉献的高校青年志愿者最重要的利益板块。现阶段,针对志愿者的意识引导和人文教育,尤其应突出“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素质培养,在志愿服务中唤起青年学生的学习意识。在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和完善志愿服务保障体系的过程中,牢牢树立“志愿服务是一种实现实践教育的手段”的观念。而保障志愿者的利益,恰恰就应该是抓住其核心的教育环节,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坚持“以志愿者为本”的新目标。
因此,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将以现有《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积分评优办法》、《志愿者成长手册》为契机,联合校内校外各种机构,进一步建立校园青年志愿服务保障体系,将志愿者的利益视为今后组织开展工作中的核心环节,尤其注重志愿者的意识引导和人文教育,加强志愿者自身“两个学习”的素质培养,为实现“以志愿者为本”的新目标而努力。
为符合新形势下高校育人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将结合高校青年的时代特点,以胡锦涛总书记“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为指导,用创造性的手段探索以“两个学习”为核心价值体系的志愿服务模式新路径、新载体,以高校青年的话语体系、接受习惯、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进一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把团聚青年、引领青年的职能与志愿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将校园志愿服务事业推向新的高潮。
责任编辑:冯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