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理科院系本科生校园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生为例

作者:董子静 田陆 孙启明 发布日期:2010-10-23

摘要:大学是青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合理进行校园生涯规划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成长成才。笔者以2010届本科生为调查样本,根据毕业去向将学生分类详细分析,深入了解本科生校园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并对本科生校园生涯规划指导工作进行了新的探究。

关键词:理科;大学生;校园生涯规划

 

大学生涯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本科四年虽然时间不长,但对一个人今后的人生旅程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大学生价值观日趋多元的今天,如何指导本科生合理规划其大学生涯,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增强社会竞争力,是一项重要而现实的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校园生涯规划的背景与现状

(一)校园生涯规划的内涵

校园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对自己生涯发展做出的阶段性安排,主要包括大学期间的学业规划、生活规划、综合素质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等,需要学生在对过去成长背景、目前资源条件和将来可能路径等主客观条件了解的基础上,合理拟定人生方向,确定自己大学阶段所要实现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校园生涯规划指导作为一种新的学生教育管理方法,是指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引导大学生尽快找准人生坐标,合理地规划大学生涯,并付诸积极的行动,促进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弥补和完善自我不足,激发潜能,实现各自的人生目标。

(二)大学生校园生涯规划的意义

1.大学生进行校园生涯规划具有必要性

大学是人生的新起点,做好校园生涯规划,树立大学发展目标,合理安排大学时光,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活质量。

 

2.大学生进行校园生涯规划具有紧迫性

在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的今天,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的时代已经结束,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只有那些在大学阶段个性化地塑造出个人竞争优势的大学生,大学文凭才具有真正的价值。

(三)本科生校园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1.规划意识淡薄

本科生告别高中进入到大学校园,他们扮演的角色、所处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等发生了诸多变化。有些学生面对突然间的放松失去了自我约束,普遍较难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大学四年的生活一直处在盲目的状态,缺乏生涯发展意识与自我规划,无法寻找到适合的自我定位与目标,直到面临毕业选择时仍然十分迷茫、被动。

2.自我评价不够客观,人生定位目标模糊

本科阶段许多学生自我认识往往还不全面,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容易理想化,心理并不完全成熟,对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又不够了解,更不清楚自己未来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这就使他们无法确立适合自己的未来目标,更不能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规划。

3.校园文化生活相对单一

相对于人文社科类学生来讲,理科学生要承受更重的学业压力,这在客观上导致他们不得不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第一课堂中,参与课外活动、学生工作、兼职实习的精力有限,较少考虑学业以外的规划。此外许多理科背景的本科生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对这类学生来讲,本科期间主要精力集中在争取较高的GPA、参与本科生科研、准备英语考试等,而对职业规划、综合素质规划等考虑较少。

 

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2010年初,为了解理科本科生的校园生涯规划现状,并探索如何结合院系实际指导学生做好校园生涯规划,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对2010届本科毕业生开展了关于校园生涯规划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36份。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同学中,男生114人,女生22人;毕业去向为出国的61人,保研54人,考研11人,就业10人。

(一)根据毕业去向分类分析

根据毕业去向的不同,我们对问卷进行了分类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本科生在进行校园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需求。

1.出国留学

在毕业后出国留学的学生中,有半数学生在大一或甚至更早就开始考虑出国的问题,大部分人是从大二开始为出国留学做各项准备,70%以上的学生直到大三才坚定了出国的想法,66%的学生在坚定出国想法前还有其他的关于毕业出路的想法,其中57%的学生考虑过保研,43%的学生考虑过就业。

他们选择出国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国外有更好的科研条件(50%);开阔视野,丰富人生阅历(42%);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国外有更好的实习或就业机会。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对出国留学的认识是清晰明确的,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目标不明确,只是觉得周围和自己成绩相仿的学生都出国了,自己也应该选择出国,忽略了自身的实际情况。

2.保送攻读研究生

在毕业后保送攻读国内研究生的学生中,大部分人直至大三下学期才坚定了保研的想法,78%的学生在做出决定前曾有过其他想法,这其中近五分之四的学生考虑过出国,近三分之一考虑过就业,12%考虑过考研。

他们之所以选择保研,考虑国内生活环境更适合自己的占69%,认为出国和就业比较麻烦,保研相对轻松,准备工作少的占48%。在保研的去向上,63%保送本院系本专业的研究生,37%更换了专业或学校。

3.报考研究生

毕业选择考研的学生成绩排名普遍比较偏后,其中90%的学生因为保研没成功,而家人、长辈的又对其有所期待。他们产生考研的想法主要是在大三下学期,总体来讲,考研学生对自己的规划和保研学生比较一致。有意考研的学生一般在大三下学期就可以通过成绩看出自己保研的可能性,可以提早做好考研准备。同时,这些学生也应当对考研失败做好准备,但45%的学生对此没有考虑过。

4.就业

在调查对象中,毕业去向为直接就业的学生较少,只有10人,成绩偏后,其中8人为金融数学专业。需要解释的是,这一届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大大超过往年,但金融数学系师资力量有限,出国和保研的容量已经饱和,这是导致多名学生选择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几乎所有学生就业的想法都产生于大三下学期,在制作简历、了解招聘信息、实习等方面明显准备不足。

(二)总体情况分析

无论何种出路的学生,最终坚定自己的毕业选择基本上都在大三。此时,学生的学习成绩基本稳定,而各种出路的筹备工作也必须在大三下学期或更早开始进行。但是对于未来发展,许多学生很不明确。在毕业出国的学生中,25%没想好未来的职业发展,50%打算以后回国发展,48%的学生没有明确是否回国,只有一名学生是准备留在国外的。在选择国内读研的学生中,对导师和以后专业了解的只占33%,了解不多的占43%,其他学生则对相关情况完全不了解。大部分学生只关注本科毕业后的出路,但对更长远的生涯发展考虑不多。

关于综合素质规划,在学术科创类活动方面,54%的学生参加过数学建模竞赛,31%的学生参加过本科生科研,9%的人参加过挑战杯;在社会工作方面,30%的学生在校期间从事学生工作并成为所在组织的骨干,51%的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参加过暑期社会实践、就业创业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在课外活动方面,15%的学生在校期间未参加过社团活动,而28%的学生参加过3个以上的社团,84%的学生参加过文体活动。

关于大学期间进行规划的作用,61%的学生认为有利于自我发展,更好地度过大学生活;50%的学生认为促进了自己对大学生活的思考;31%的学生认为增强了努力进取的意识。

 

三、多管齐下,全方位指导本科生校园生涯规划

(一)本科生校园生涯规划的指导目标

根据调查中反映出的情况,我们将本科生校园生涯规划的指导目标概括为“一个转变,三种引导”。总体目标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应试教育环境下被动接受知识灌输到多元社会环境下主动拓展自我潜能的理念和习惯转变。具体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学会利用现有的和挖掘潜在的自身优势;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获取新知和发展自我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未来的职业理想,形成更加长远的人生规划。

(二)对本科生校园生涯规划指导方法的探索

1.进行分类引导

当代大学生呈现出价值取向和目标选择多元化的显著特征,我们在进行校园生涯规划指导时,应当根据其出路选择和年级情况,采取分类引导的方法,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本科生树立并逐步实现符合自身条件与预期的发展目标。

(1)根据毕业出路进行分类引导

对于毕业后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应当帮助他们明确出国的目的,避免跟风;指导他们分析出国的利弊,思考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督促他们扎实做好出国留学的各项准备工作。

对于毕业后选择国内读研的学生,应当帮助他们明确读研的目的和未来发展方向(例如,读研是为了更深入地做研究还是为了更好地找工作?是读硕士还是直接攻读博士?);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信息,扩大选择范围,避免同一专业竞争过于激烈;对于选择考研的同学,还要予以格外关注,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是否有考研失利的出路等。

对于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的学生,应当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求职技巧,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推荐就业和实习信息。理科院系本科毕业直接就业的学生较少,可以建立学生“人才库”档案并及时进行更新,记录学生的所修课程、兴趣特长、实习经历等内容,以便更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就业或实习信息。

(2)根据年级进行分类引导

大一是“菜鸟起步”的阶段。作为中学生活与大学生活之间的过渡,这一年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这一阶段,校园生涯规划指导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规划的意识,懂得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学会利用身边的资源和合理安排时间。对于暂时无法确立长远目标的学生,要引导他们设定短期目标,例如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计划、英语考试计划等。要帮助学生加深对学院培养目标和未来专业分流情况的了解,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大二是“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经过一年的历练,学生对校园生活有了更新的认识,相应地也就会对既定目标进行适当调整。在这一阶段,校园生涯规划指导要让学生了解应具备的各种素质,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项活动锻炼能力,开阔视野。如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修读双学位、开展本科生科研、申请出国交流、增强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或参加课外活动、社会工作等。要引导学生“少而精”地发展第一课堂以外的能力,持之以恒,提高责任感和主动性。

大三是“埋头苦干”的阶段。理科学生一般在大三完成专业分流,这时个人努力目标进一步明确,需要利用接下来的一年细化并落实每一个步骤。在这一阶段,校园生涯规划指导要让学生明确毕业去向,进行目标分解,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例如,对于本科毕业后打算继续深造的学生,鼓励他们参加与专业兴趣相关的研究性学习,联系感兴趣的学校和导师;对于毕业去向为就业的学生,鼓励和推荐他们参加假期实习工作,学习写简历、求职信,拓宽搜集就业信息的渠道。

大四是“全力冲刺”的阶段。在过去三年的积累基础上,需要对个人情况进行一个总结,将自己最好地“推销”给未来的就读学校或工作单位。在这一阶段,校园生涯规划指导应为学生提供顺畅便捷的信息交流渠道,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和院系提供的条件,顺利实现既定的目标。例如,针对毕业去向为就业的学生,开展择业技巧培训、模拟面试等培训,帮助他们初步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

(3)特别关注各类困难群体

在校园生涯规划指导中,要特别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人际交往困难、就业困难和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通过开展“深度访谈”工作和构建“宿舍、班级(团支部)、年级(党支部)、学院、学校”多层次、多角度的帮扶体系,掌握上述学生的困难状况,必要时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一起关心学生的成长,对他们给予切实有效的帮助。

2.注重普适性能力的培养

上述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在大三以后才明确毕业的去向。通过实际访谈,我们了解到,少数学生在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对校园生涯缺乏合理的规划,甚至沉浸在睡懒觉、玩游戏、BBS“灌水”等“宅”式生活中。这种情况在理科院系学生中较为常见。因此,本科生校园生涯规划指导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普适性能力,一方面避免因茫然而产生的懒散行为,虚度大学宝贵光阴;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出路选择范围,挖掘自身潜能,提高综合素质。

为指导学生做好本科期间学业规划,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升职业发展能力,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从2009级本科生起开设“学生综合素质指导”课程,其中包括学业规划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等内容。

(1)学业规划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也是检验一个大学生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准。在这方面,校园生涯规划指导应首先要求学生完成专业学习,确保顺利毕业;其次是利用通选课、讲座、图书馆等资源,丰富知识结构;第三是知识兴趣点或擅长的专业方向进行深入挖掘,拓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努力使自己成长为相应领域的精英人才。

(2)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工作,更是一项连续而又系统的工作。数学科学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指导”课程从大一开始就安排了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内容,让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深入人心,促使学生了解职业生涯道路的各种可能性,知晓未来的职业世界。此外,我们还通过心理测评等方式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自身兴趣及特点,帮助他们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明确自身定位并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

(3)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

在学习之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适当参与一些课外活动或社会实践,能使学生减轻压力,开阔视野,结识朋友,增长才干。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指导”课程要求学生每学年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学术科技竞赛、文化体育竞赛、假期实践、实习等)或承担一学期以上的社会工作,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理科院系学生学业负担较重,在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的同时,也要提醒他们注意量力而为,避免影响学习。

3.建设完善指导教师队伍,合力支持本科生校园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应联合社会的力量,充分利用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资源,多途径开展生涯规划辅导工作。高校应调动校内外与学生校园生涯规划相关的组织、人员参与,构建一个能为学生提供指导服务的组织机构与师资队伍,积极开展生涯规划辅导工作。

数学科学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指导”课程由学院党委书记担任课程主持人,具体课程安排和组织工作由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开展,授课教师则包括专职辅导员、学院教授、学校有关部门专家以及校友等。我们还建立了课程网站,每位同学参加课程学习或活动的记录将在网站上显示,并可在网上同班主任、辅导员等老师进行沟通。

大学时代是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黄金时期,作为教育管理工作者,我们应当加强本科生校园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四年大学生活。这既是为学生的个人成长成才服务,同时也将促进高校在教学、管理、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工作的长远发展。

 

作者简介:董子静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团委书记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2010 级硕士生

孙启明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团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