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摘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以学生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不断探索,勇于实践,走出一条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创新之路。这就要求学生工作者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用科学的发展观设计出反映适合学生个性的信息化管理结构,形成高效能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实现对学生教育管理的个性化引导。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的高效及时。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 以人为本 信息化
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日本。1963年,日本学者Tadao Umesao在题为《论信息产业》的文章中,首先提出了信息化的概念——信息化是通讯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化的总称。其中通讯现代化是指社会活动中的信息交流基于现代通信技术基础而进行的过程;行为合理化是指人类按公认的合理准则与规范进行;计算机化是社会组织和组织间信息的产生、存储、处理(或控制)、传递等广泛采用先进计算机技术和设备管理的过程,而现代通信技术是在计算机控制与管理下实现的。因此,社会计算机化的程度是衡量社会是否进入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学生工作中的信息化管理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重要表现,也是构成整个学校工作信息化的一个具体目标。它是学生工作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被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互动,借助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对学生行为进行合理化的有效规范,依托先进的技术建立起学生信息数据库,并通过它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模式。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完善过程需要不断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并且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特点和学生工作内容、方式的不断变化和调整。因此,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实现将是一个长期的,并且具体目标会不断调整的过程。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而作为高校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工作,是一个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素质教育的成效。随着中国高教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在国际化视野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学生工作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传统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要想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学生工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进行管理体制与管理方法、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信息化管理是学生管理工作中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意义的管理方式。学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应当基于对学生日常行为的总结和归纳,在紧密结合现有技术手段的前提下,打造出信息管理平台,让它为学生及学生工作管理部门提供高效服务。
首先,学生工作中的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学生管理的规范化。高校学生管理中有大量事务性的工作,如评奖评优、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申请出国交换等。这些工作在传统工作流程中是通过学校学工部或其他职能部门向院系布置、由院系向学生传达后,按照既定标准对学生进行审核后完成的。信息层层下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所流失和变形,一方面导致不同院系、不同个人因为对规则的不同理解产生对学生行为标准的走样和误读,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重复劳动。而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优化信息传递的方式,同时配以明确的标准和规则,就可以改善这种状况。学生工作部门的相关信息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发布,这使得所有的同学都可以及时接收到相关信息,然后自主选择提交申请和反馈等等。不但避免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流失和变形,而且信息发布更加人性化、公开化、透明化,同时也保证了每位同学的相关信息都能够以标准化的格式提交。这样,学生管理部门减少了不必要的人为因素干扰和大量的重复劳动;对作为被评价对象的学生而言,其学习、生活与活动情况能够在相对统一的规则下进行对照,时刻提醒学生按照学校的要求安排学习和生活,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第二,学生工作中的信息化管理保证了学生管理工作中通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在传统的工作流程中,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大都是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传递。这种工作流程是一种单纯的线性形态,学生工作者必须随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信息。信息化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极大地优化了这种流程。学工部或其他职能部门、院系、学生三者之间通过一个公开的信息管理平台发布信息和接受反馈,实现了信息在网络平台上的交互,把以前的线性流程变成了网络状,并使得信息的交互成为可能。基于MSN、QQ、BBS、博客等一系列新兴的通讯方式,学生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同步接收到完整的信息,而这种信息化的通讯模式也更贴近学生们的生活,更容易被学生们接受和理解。
第三,学生工作中的信息化管理使得学生资料留存与更新更高效、更安全。学生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对于学生资料的保存和更新,例如学生的党团籍、各学年的考勤情况、成绩登陆、奖惩次数、出国交流信息等。近年来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在校生规模;此外,跨地域办学等模式使得高校往往存在多个处于不同地域的校区。这些新现象都加重了学生资料留存工作的难度,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大都是采用纸质文档的留存,这就导致了学生资料经常出现纸质文档难以收集、统计不准确、文档破损、更新不及时的状况。与此同时,学校规模大,学生数量多,学生的休学、复学、退学、转学等学籍档案变动是经常性的工作。以往人工操作往往系统性不强且十分耗时,时常造成信息的滞后或是重复登记,而各学院学工办与教务处、学工部等部门之间的相关学生学籍信息也容易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借助信息化手段管理学生工作无疑使得学生资料的留存和更新更加高效、更加安全。数据库平台的应用使得学生党团籍、考勤、成绩、在校表现等数据的输入、统计、更新非常快捷准确,也能更快速便捷的查询到学籍变动信息。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使得各管理部门之间通过网络互联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一致,大大提高了学生工作部门的管理效率,保证了信息的有序存放,同时也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性,使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进入良性的循环。此外,信息化管理使得毕业生资料的收集成为可能,这就意味着学生工作者可以对每届毕业生进行相关的信息跟踪,从而为改善学生工作、掌握最新的毕业生近况动态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由此可见,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的推行和深入能使学生管理工作者从繁重、程序化的劳动中得以彻底的解放,从而极大地提升学生工作的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使高校学生工作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增强了学生工作的时效性、辐射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然而,信息化管理模式毫无疑问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为高校学生工作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同时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问题。网络的开放性和网络信息的不可控性加剧了学生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而网络的虚拟性和现实生活的矛盾更使新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不能满足于现状,必须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学习和思考,不断总结经验。具体而言,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在信息化应用的推进过程中切实做到以下三点:
1、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设计应注意合理化。在学生工作中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要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就必须时时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学生的选择。故而,在进行学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设计时,其内容模块应体现学校学生工作管理的各个方面(学生档案管理信息子系统、学生成绩信息子系统、学生社会工作信息子系统、学生奖惩贷助信息子系统、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信息子系统、毕业生跟踪管理子系统、学生个性档案汇总子系统等),同时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还应该注意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与学校现有管理观念及模式的适应问题,从而实现信息化管理模式与现有的学风建设有机综合、自然衔接。
2、信息化管理的推广应注意方式、方法。学生工作管理的信息化作为一种新引进的工作方式,在推广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要通过合理亲切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和优越性。针对青年学生平时爱上网,但上网又偏重娱乐的特点,在推广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时,尽量采取亲切简洁的方式,让学生感觉到信息系统的好处,从而自主自愿地将学生工作信息系统作为其学习和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此外,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推广还应关注到弱势群体学生的利益,对于家境贫寒难以拥有电脑、接触信息不便、不愿意使用网络的同学采取特殊的管理模式,这就要求信息化的学生管理模式不能一蹴而就、不能一刀切,而应该是逐步推行的,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考虑将信息化管理为主、传统管理为辅的学生工作模式作为过渡,从而让更多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也能更好地调整和规范学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更好地为广大学生提供服务。与此同时,可以通过MSN、QQ、BBS、飞信、学生工作网页等多个渠道发布信息,从而满足不同生活习惯学生的需求,实现更多层面的信息覆盖,确保信息传递的有效性。而对于排斥网络或是不会使用电脑的学生,学生工作者还应适当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信息化的引导,鼓励他们多参与到网络的交流中来。简而言之,就是要充分根据高校、院系的自身条件, 立足长远, 先易后难, 循序渐进, 分步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
3、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保护信息的安全性。计算机网络虽给学生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但也同时引发了新的问题。对于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工作来说,学生信息的安全性必须得到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学生工作管理部门掌握着学生自进校起的几乎所有基本信息,例如上学期间的一系列成绩、考勤、奖惩情况,这些信息都属于学生的隐私。一旦相关信息泄露出去,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同时更会削弱学生对学工管理部门的信任,造成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因此,在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中,信息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为保证信息网络的安全,可适当在内部网络系统与外围网络的连接处加装防火墙和隔离设备,并同时对重要信息的传输采用加密技术等措施。此外,还可以建立自己独立的内部网络系统,并在物理上与外部网络世界隔离。
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创新性的工程, 涉及的相关学生管理部门多, 投入大。故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必须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以学生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不断探索,勇于实践,走出一条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创新之路。这就要求学生工作者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用科学的发展观设计出反映适合学生个性的信息化管理结构,以扁平化的学生工作组织和网络状的学生工作流程为基础,以交互化的学生工作信息网络为支撑,最终形成高效能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和实现对学生教育管理的个性化引导。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的高效及时,使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高效率的领头羊。
作者:冒大卫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亢 杰